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上编十五篇,下编十五篇。孙膑撰。孙膑生卒年不详,战国中期人,约与商鞅、孟子同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其真名不可考,因受过膑刑,故史称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早年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妒嫉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遂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后为齐使秘密带回齐国,齐将田忌待以宾客之礼。尝为田忌谋,赛马取胜。田忌荐之于齐威王,任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伐赵,赵急,出使求救于齐。次年,齐威王遣田忌、孙膑率兵救赵。孙膑避实击虚,批亢捣虚,引兵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将庞涓回师自救。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遭齐军伏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后十三年,齐魏马陵之战又重创魏军,庞涓智穷兵败,乃自刭。案此太史公说,或谓《孙膑兵法》首篇《擒庞涓》,庞涓在桂陵之战兵败被俘,何又有后十三年马陵之战,庞涓自刭?今人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于此有说,谓禽(擒)有二义,此禽为制服之义,非擒获之义。其说有据,文繁不俱录。相传孙膑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小注:图四卷。颜注:孙膑。可见此书在汉以前尚存,又名《齐孙子》。其后失传,《隋书·经籍志》中即不见著录。故自宋代以来迄至近世,众多学者对孙武和孙膑是否各有兵法传世问题提出怀疑,或谓孙武即孙膑,孙子十三篇即《孙膑兵法》,聚讼纷纭,莫衷一是。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及其它一些先秦兵书竹简,证明孙武、孙膑各有兵法,长达一千七百余年的疑案至此全解。经专家整理,1975年出版,共收竹简四百四十余牧,计一万余字(此统计数字据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孙膑兵法》编者注,文物出版社)分上、下两编,各十五篇。上编十五篇篇名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有[ ]者标题乃竹简整理小组所加,原简无标题。)上编直录孙膑的言论与有关事迹,当为孙膑及其弟子所撰无疑。下编既没有孙膑、田忌、齐威王之间的问答之辞,也没有“孙子曰”字样,因此,其是否为孙膑之论著尚难确断,姑存疑。此书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如在战争观上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论点,主张以战争的手段来实现“天下服”的政治目的。在战略上主张“必攻不守”,所谓“必攻”,即指坚决地攻击,或说一定要打击;所谓“不守”,不是说不防守,而是指敌方没有防守、或无法防守、或防守虚弱之处。攻敌之不守之处,为兵家用兵之要略。此乃《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谓“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在战术上,“孙膑贵势”(《吕氏春秋·不二》),极为重视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天候、阵法等各方面条件,创造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作战态势,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此外,孙膑对将帅的选拔,士卒的训练等都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在军事理论上,提出以“道”制胜,其所谓“道”,即今语“客观规律”。主张按客观规律办事,这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弥足珍贵。此书久佚,直至1975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方重见天日。经由专家整理,1975年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简本《孙膑兵法》,为普通32开本;7月又出版线装大字本。1985年版将下编移出,补入“五教法”一篇,共十六篇、二百九十四简,文字也有较多修正。近年此书较好的整理注释本有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中华书局1984年版)。此外,邓泽宗《孙膑兵法注译》(解放军出版1986年版)、傅振伦《孙膑兵法译注》(巴蜀书社1986年版)、刘心健《孙膑兵法新编注译》(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俱可参考。

猜你喜欢

  • 泛潇湘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参见《浯溪记》一种。黄之隽由湘至桂,泛舟潇湘,溯江而上,揽其全景作此记。湘为水最著闻于楚南,故以三湘见称,即潇湘、沅湘、清湘。永州以上为潇,以下为湘,潇不及湘之长且巨。彭而述

  • 离骚启蒙

    一卷。清端木埰(生卒年不详)撰。此为端木氏刊巾箱本《楚辞》的附录,不采用传统的随文注释方法,而是单独成篇的述评《离骚》的文字。全文697字(标题不计),主要说明《离骚》一诗各节内容,揭示作者用意,并照

  • 桃溪雪

    二卷。清吴廷康采辑,黄燮清填词。吴廷康,字康甫,生卒年不详。廷康嗜善好古,久而不衰。宦迹所至,必与邑人士稽考名胜及前贤遗迹之所在。凡忠孝义烈之未经表著者,必扬其隐,以为世风,廉俸所入恒以是罄。黄燮清生

  • 重订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书蔡传附释

    一卷。清丁晏撰。乾隆中叶以后,清代学者普遍重汉学而轻宋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十分冷落,不过不少学者仍袭用蔡沈之语而不自知。此书则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中解释较好者,全部标了出来,比如《舜典》,今文

  • 凡将篇

    一卷。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撰。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辞赋家,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为武帝所赏识,其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汉书·艺文志》云:“武帝时,司马相

  • 五十辅臣编年录残本

    一卷。作者不详。所记之事始于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中间崇祯元年(1628)一月差详,二年所记则仅韩爌调停沈维炳、薛国观申救任赞一事。而卷末则题“五十宰臣编年录”,与内容不尽相符。清曹溶撰《崇祯五

  • 元诗选癸集

    十卷。清顾嗣立(1669-1722)选辑,门人席守朴订补,席世臣辑刊。席世臣,生卒年不详,为顾氏门人席守朴之子,约嘉庆时人,籍隶江苏。其他无闻。顾嗣立曾在清康熙年间编成元代诗歌总集《元诗选》。其集分为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上元县志

    十二卷。明程三省修,李登等纂。程三省,字师曾,富川(今广西富阳镇)人。万历十六年(1588)由乡贡知上元,二十一年春擢户部主事。李登,字士龙,隆庆初以选贡充国子监生,授新野令,后改崇仁教谕。李氏精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