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援神契

孝经援神契

① 一卷。撰者不详。是书凡二十条。其中一条云“伏羲大目,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斗唇吐教,陈机授度”。此条“伏羲大目”四字,“斗唇吐教,陈机授度”八字,《群书征引》中无。又“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丹青垂萌画字”条,《天中记》引“仓颉效象”下多“是也”二字。又“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条,《御览·礼仪部十二》有此条,其中“长”字作“丈”,有误。此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三卷。明孙珏编辑。是书分三卷,大约以涉及天地时令者,为上卷。涉及帝王礼制者,为中卷。涉及六经及物理者,为下卷。各卷每条之下,多按语,其按语援引似乎十分广博,但驳杂不切当,难免累赘。按语中间或有称“贲居子曰”。贲居子,当为孙珏自号。所辑不著明出处,其中纬谶互相混杂,且多伪脱。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基本上本于赵在翰所辑,又校之以《古微书》及清河郡本。在翰所辑各条,均注明出处,而后二者则没有。黄氏取二书与赵本同引者及有异文者俱注于下,以资参证。凡《古微书》与赵本同引者,共一百一十七条,其中有异文者七十五条。清河郡本与赵本同引者,共六十三条,其中有异文者,四十六条。除此之外,黄氏所采,也有不同于赵本的,或增其字,或删其字,或引文有异。是书于赵辑之外,又增多五十条。除“王者德至于天则日抱戴”附于“黄气抱日”条后,其余四十九条,则接于赵辑之末。赵本所漏略或所录不全的注语,黄氏均一一补足。对赵本原有考证所标“在翰按曰”,是书则用其语而删其名,但全书并不提及赵本,未免有掠美之心。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六十九条,附宋均注一条,逐条注明出处。他书互引有同异者,皆详具条下。间或下一按语,按语有的证明经义,有的征引典故,有的注解深奥的文字,有的订正伪字。诸如此类,都可以见出在翰对于纬学的深厚功力。是书开篇“天子孝曰就”一条,宜以礼祭统所引为准,“就”言为“成”,“天子德被天下”,系邢昺孝经疏语,是为纬文作解,书中连引,不正确。另外,是书采证孙珏《古微书》数处,未可据为典要。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题为魏宋均注,以孙珏《古微书》为底本,因而开头就录“贲居子曰”,以作解题。其实孙珏所说,不过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国翰对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出处不明者不收。于孙珏所辑之外另行增补者,也都另加标明。书中将“周公郊祀后稷”条收入“敢问”章,将“刑者也”条收入“五刑”章。二章之外,一概归于杂篇。所引诸书,增删颇见斟酌。是书首条之下,别引《后汉书·郊祀志注》以解本条,可视为蛇足。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三十四条,条下各注明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春秋》设三科九旨”条下缺注出处,应为公羊疏。有的条下间或有辑者所做的考证。如御览诸书、天中记诸书、《白虎通》以及《礼祭统疏》等所引,原引并未指为援神契。辑者经考初学记》、《唐类函》、《汉官仪》诸书,对句法相合或句义相合者仍加以连缀,对误连为纬文者加以删削,对可疑之注低一格存而不论。凡此均可见出谨慎不苟。书中引《渊鉴类函》一条,引《字典》一条,因所引二书成于近代,必由转引而来,宜寻求其出处。该书版本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纬捃本。

猜你喜欢

  • 董礼部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礼部员外郎。时给事中李献可等以疏请预教元子贬斥,嗣成持疏争之,帝怒,夺职归。万历二十三年卒,年

  • 东游纪略

    二卷。清张体乾撰。张体乾,字确斋,浮山(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刑部郎中。本书为张体乾家居时,从山西、河南至山东泰山游览记行之作,逐日记载,其中于古迹颇有考订。途中所作诗二百余首,亦附于逐日记载

  • 忠愍公诗集

    三卷。宋寇准(961-1023)撰。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北宋大臣、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任宰相。寇准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尝以魏征相比。晚

  • 五经蠡测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

  • 故宫普通书目

    六卷。清江瀚编。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除善本、观海堂、方志、满文各库之外,存于四库及丛书五库的普通书籍的简目,其依四部编排,著录书名、卷数、撰者、版本、册数,有重复的殿本而存入普通书库者亦收入。有民国二

  • 宋史质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

  • 东湖志

    二卷。清特通阿撰。特通阿,曾任台州府知府。东湖在台州府崇和门外,特通阿任台州府知府时,选郡士洪震煊、沈阿斗、郭协寅共为纂述,书未竣,而人因故散。特通阿复属郡学博沈淖成之,实非其自作。《东湖志》嘉庆九年

  •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 大般涅槃经言义

    二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大涅槃经言义》亦称《大般涅槃经玄义》。因智弘经但疏法华,未及涅槃。灌顶依师之义而作涅槃玄义与疏。此玄义作于隋大业十年(614)依天台例开为五

  • 涑水记闻

    十六卷。宋司马光(详见《易说》)撰。此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宋太祖,迄于神宗,每条之下皆注其述之人,故名《记闻》,据传本书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记》收集的材料,故其中多记朝廷军政大事,而间涉琐事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