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补注

尔雅补注

①六卷。清姜兆锡撰。姜兆锡(1666-1745)字上均,江苏丹阳人。康熙二十九年(1696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荐充“三礼馆”纂修官。精《三礼》之学。著《礼记章义》、《周易本义述蕴》、《周礼辑义》《家语正义》等多种。《尔雅补注》一名《尔雅参义》。《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存目》著录,谓是书多以后世文义推测古人之训诂,如《释诂》:在,终也。注曰:凡物有定在,亦有终竟之意,今人云不知所在,亦云不知所终。又好以意断制,如《释训》:子子孙孙三十二句,注曰:每语皆以三字约举其义,与经书小序略相似而又皆以韵之;此等文皆先贤卜氏受《诗》于圣人而因为之也。盖因《诗序》首句之文而推求及于子夏。“然考《周易·象传》全为此体,王逸注《楚辞·抽思》诸篇亦用此体,是又安足为出自子夏之证乎!”卷首有雍正三年(1725年)鄂尔泰序。正文依《尔雅》次第,逐篇采取旧注疏,并参以己意而为之说解。谓原书有衍文、误字,旧读有误分误合,旧释有可议者,遂一一辨证之。论者谓是书可取者不过一二,视乾嘉以后诸家训解《尔雅》之作,言皆有物者,逊之远矣。有雍正十年(1732年)寅清楼刊本。②四卷,清周春撰。周春(1729-1815)字松霭,号芚兮,晚年号黍谷居士,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清训诂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广西岑溪知县。撰《十三经音略》、《小学余论》、《佛尔雅》等多种。著作汇为《松霭遗书》。《尔雅补注》王鸣盛称之,谓其书于注不但补其缺漏,且能正其谬误,而于邢疏漏略处裨益尤多。周氏于《尔雅》,颇好郑樵之书。是书采辑及于晚近诸家之说,似不立汉宋门户也。惟其随手札记,无条例可循。叶德辉谓是书胜于翟书,《郑堂读书记》谓较翟书完备。是书旁搜广采秦汉典籍及其传注、历代词书韵书,并及于晚近诸家之说,比较互证以诠释名物语词,说明异体,考订讹误,增补郭注邢疏,言而有证,说多可信。有乾隆间刻本及光绪戊申(1908年)长沙叶氏校刊本。

猜你喜欢

  • 愧林漫录

    十卷。明瞿式耜(1590-1650)撰。瞿式耜字起田,常熟(属江苏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初擢户科给事中。后因事坐贬谪,废于家。福王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唐王监国,擢兵部右侍郎

  •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 急救仙方

    六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断为宋代之作。此书卷一为背疮治法,对莲子发、蜂窠发、散走流注发、肾俞发、肾俞双发及胛痈、右搭肩发、左搭肩发、对心发及发背两头等诸名目一一讨论,各论其证之形

  • 剪灯余话

    五卷。明李祯(1376-1452)撰。李祯字昌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李祯博学多识,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后任广西、河南左布政使,有政绩。著有诗

  • 罘罳草堂诗集

    四卷。清隆观易(约1837-1878)撰。隆观易,字无誉,湖南宁乡人。未入仕途。其父为当地豪强所中伤至死,他避仇深山达二、三十年之久,穷困潦倒,每日与二三相知、不涉世事者作诗以排遣幽忧。后知遇同乡人廖

  • 上谕成语

    十二卷。无撰者姓名。书前后亦无序无跋。此书体例,与《清文典要大全》相同。专为京外的各部旗衙署,翻译上谕批旨,及折奏公牍所需。此书依《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集各种例行清语,皆以词语的第一字为纲。其语句不

  • 阳曲县志

    ①十四卷。清戴梦熊修,李方蓁纂。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浦江县人。出身监生,康熙十五年(1676)任阳曲县知县。李方蓁,曲沃人,举人,任阳曲教谕,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严于自修,勤于课士。奉督学檄纂修通志。

  • 道南源委录

    十二卷。明朱衡(1512-1584)撰。朱衡字士南、惟平,万安(今属江西)人。学者。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南京刑部尚书等。嘉靖四十四年(1565)黄河决口,以工部尚书总理河漕,定议开新河,筑堤防溃。

  • 春秋统例

    一卷。唐啖助撰,清马国翰辑。据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啖氏集注义》说,啖助在完成《春秋集传》以后,又“撮其纲目,撰成《统例》三卷,以辅《集注》,通经意焉”。可知《春秋统例》是《春秋集传》的大纲,

  • 群书摘草

    五卷。明王国宾(生卒年不详)编。王国宾,号养默,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此书仿庾仲容的《子沙》、马总的《意林》的体例,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