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大传注

尚书大传注

① 三卷。清孔广林辑。本书没有序例,卷一、卷二为《尚书大传》之注,卷三为《略说》,卷末附有序目,其分篇也全部按照《汉书·艺文志》。所引传及注,也都一一注明出处,比二卢本更完善。陈寿祺极称孔本之善。不过,其中错误也不少,如“遂践奄”一条应在《大诰篇》中,孔广林误引之入《成王政篇》;“祭之为言察也”一条,《太平御览》引作《周传》,孔广林入之《略记》;此外,孔氏还有一些误改及遗漏之处。本书以学津讨原本问世。② 一卷。汉郑玄注,清黄奭辑。在黄奭之前,辑录《尚书大传》之郑注者,有孔广林和袁钧的两个本子,“传”文与“注”文都注明出处。两本相较,孔本稍简略一些,袁本较为详尽。黄氏所辑《尚书大传注》之体例,与孔、袁二本相同。所辑之“传”文,与袁本相比各有详略之处。所辑郑注虽然不多,但比袁本稍详,如“西度柳谷”一句之下,多“五色聚为柳,日入时见五色”十一字;开篇从《玉海》转引《中兴书目》增序“盖身伏生也。伏生为秦博士,至孝文时,年且百岁,欧阳生、张生从学焉,音声犹有伪误,先后犹有差舛,重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伏生终后,数子各论之曰‘传’。刘子政校中书,奏此目录,凡四十一篇。玄铨诠为八十三篇。”共一百零八字,也都是袁本所没有辑录的。此书有通德堂经解本。③ 三卷。汉郑玄注,清袁钧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鄞(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清代中期学者。乾隆拔贡,嘉庆初年举孝廉方正,后主稽山书院。袁钧聪颖过人,工诗、古文、辞,治学崇尚汉学,尤深于郑玄之学,有《郑氏佚书》、《四明文献征》及《近体乐府》等。袁氏所辑郑注《尚书大传》,依《隋志》作三卷,书中所举之“今本四卷”,是指雅雨堂本。书中多次称引之《考异》,则是抱经堂本。袁钧根据这两种本子来校补郑注之伪漏,且每条都注明出处,间或还附有考证。每条之下多有袁尧年的案语,袁尧年乃袁氏族曾孙。袁钧辑录较为审慎,后袁尧年又根据陈寿祺本来加以补充,对于陈本之增删,也多有意义。如陈本传文混淆不清者,重新为之考定;不十分确当者,则删除不录;此外,还补充了不少陈本所无者。此书为清人辑录的《尚书大传》郑注的较为完备而又较有学术价值者,它最早刊布于光绪甲申(1884年)郑氏佚书中,先于皮锡瑞作疏证十二年,可惜皮锡瑞未见此书,故无由借鉴之。

猜你喜欢

  • 淮郡文献志

    二十六卷。补遗一卷。明潘埙(生卒不详)撰。潘埙,字伯和,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性刚直不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著有《楮记室》等。《淮群文献志》收录淮郡诸多文献,书

  • 江苏省内河战船则例

    是书不列卷数,第一册为太湖右营沙船两只,第二册为太湖左营右营吧唬船十六只,第三册为太湖左营、右营大小快船二十六只,第四册为江南提标中、左前后四营城守营等、肆橹哨船十五只,第五册为提标中左右前后五营、松

  • 续百川学海

    一百零四种,一百一十七卷。明吴永编辑。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自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行世后,颇为学界推重,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而辑为续编。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共十二册,主要有:

  • 裴氏新言

    一卷。三国时吴裴玄(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裴玄的事迹,史籍记载极略。《三国志·吴志·严畯传》记载,玄字彦黄,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亦有学行,官至太中大夫。问子钦,齐恒、晋文、夷惠四人优劣,钦答所见

  • 尚志居读书记

    四卷。清杨德亨(1805-1876)撰。杨德亨字仲乾,地州(今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人。恩贡生,候选教谕。后曾国藩闻其贤,屡招致之。遂上书曾氏,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有《尚志居集》、《补遗》等。

  • 等韵一得

    三卷。清末劳乃宣撰。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自号矩斋,又号韧叟,浙江桐乡县人,祖籍山东阳信。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先后补南皮、完县、吴桥、临榆、蠡县、清宛等县知县。清末任京师

  • 历代刑法考

    五十四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浙江归安县人。清光绪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大臣。其精于法律,有关著述颇丰。是书有总考四卷,分考十七卷、赦考十二卷、律令考九卷,狱考、刑具考、行刑之制、死

  • 周易崔氏注

    一卷。辑佚书,崔觐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隋书·经籍志》载,崔觐注《周易》十三卷,但其生平事迹未详,尚秉和推测其大致为齐梁间人。马国翰疑为即《北史·儒林传》中之崔瑾。今存玉函山房本

  • 如梦缘传奇

    二卷。清陆和钧(?-1864)撰。陆和钧,字伯和,号菊生。浙江萧山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博学,善诗画,性宕不羁。是编演《聊斋志异》所载连琐事,凡三十出。以本传有十余年如一梦之语,即取以名剧。前载咸丰十年

  • 杨叔峤诗文集

    四卷。清杨锐(1857-1898)撰。杨锐,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清末维新派。张之洞的弟子,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二十一年(1895)参加了维新变法的强学会,二十四年(1898)春,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