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汇纂集要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而习之,毕生可免泛滥之讥。”今观此书,乃一乡村学究之高头讲章而已。卷首载有“九州田掌诀”、“九州赋掌诀”、“土色性歌”、“贡赋歌”、“贡道歌”等,皆乡塾学究教课童蒙之举。其上方批语,亦十分粗浅,少有可取之处。今存世者为钞本。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而习之,毕生可免泛滥之讥。”今观此书,乃一乡村学究之高头讲章而已。卷首载有“九州田掌诀”、“九州赋掌诀”、“土色性歌”、“贡赋歌”、“贡道歌”等,皆乡塾学究教课童蒙之举。其上方批语,亦十分粗浅,少有可取之处。今存世者为钞本。
八卷。附录二卷。清顾栋高(1679-1759)撰。栋高字震沧,一字复初,晚年治《春秋》,又自号左畲。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六年(1721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五年(1750),赐国子监司业、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此书作于乙巳年(1925年)秋,当时王国维刚应清华学校研究院之聘,任经史小学导师,每周为学生讲授古史一小时,此即当时讲稿,最初印于《国学日报》上,因文字多误,后来才
十二种,七十卷。清张琦(1764-1833)编。张琦字翰风,阳湖(今江苏省武进)人。嘉庆年间举人,历官知县。为常州派词人,亦精医学。丛书辑录张琦二种:《战国策释地》二卷、《宛邻书屋古诗录》十二卷;前一
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1314-1355)撰。脱脱,元代大臣,字大用。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了伯颜,次年任丞相,恢复科举,治黄河,主修宋、辽、金三史。《宋史》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是
六卷。《续集》五卷。《诗余》一卷。明吴宗儒(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吴宗儒字次鲁,号黄麓,晚号止耕,安徽休宁人。生卒不详。著有《巢云轩诗集》。此集包括正集六卷,续集五卷,诗余一卷。其诗工于声律,然运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宾阳等纂修。李宾阳,广西临桂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安知县。此志除李宾阳亲自纂修外,参加纂著的有赵松友、陈寿田等人。《兴安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体例遵照省宪所颁格
一卷。清张沐撰。沐字仲诚,号起庵。河南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内黄县知县。著有《图书秘典溯流》、《史学钞》、《一隅解》、《道一录》、《学道六书》等。以大学古本通属经为一篇
八卷。明王显槐撰。王显槐自号少鹤,武冈(今湖南武冈)人,生卒年均不详。王显槐为楚端王诫第三子,悯王显榕之弟。嘉靖十七年(1538)年封。诫尝自称黄鹤道人。嘉靖乙巳(1545)年,显榕为其世子英耀所弑,
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号健余,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所定次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书中规抚指趣,不离朱子。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王玉清等小
四十五种,二百九十九卷。清方功惠编。方功惠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岳阳人。生卒年不详。方功惠在广东做官时,曾筑有碧琳琅馆,倾三十年之功,得书籍十多万卷,并刻有《占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