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传
五十六卷。清代知归子(生卒年不详)撰。知归子,是彭绍升亦称彭际清之法号。该书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人士(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成为记载历代居士比较完备的一部书。作者在节取佛书,如《佛祖统纪》、《佛祖通载》、《传灯录》、《续传灯录》、《五灯会元》、《东林传》、《往生传》、《居士分灯录》、《先觉宗乘》、《居士禅灯录》,以及《弘明集》、《广弘明集》、《佛法金汤》等书的基础上,又引用了史、传、诸家文集,诸经序录,百家杂说。编成列传,详述每位居士学道的经历,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一宗一派的范围,加以融会贯通历述其详。此书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起笔,至四十年(1775)完成,历时五年,凝注了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本书的特点有:一、关于人物,指出了以往各书所载的一些禅机因缘,有失偏见,甚至宗门中也混入假冒之人。如认为吕惠卿,章惇、白居易、苏轼对佛教也是别有所长,而和宗门无关。这就澄清了一些世俗误解。至于韩愈、李翱、周敦颐、欧阳修等人。明明是护儒辟佛的,不能拿他们一时随喜佛法来牵强附会,为佛教装饰门面。故在入选人物上采取了从严的原则。二、关于言论,以护法文章要“真知灼见”,自然流露出来的为可取,不在乎词藻华丽与否。凡符合此标准的就摘取吸收,不合此标准的,既实词藻再华丽感人也不引用。三、关于行事,认为佛学的基础在五戒,五戒比五常,不行五常,就谈不上五戒。将佛儒融合观点显而易见。认为南北朝中的不明忠义的人,如魏收,范晔、沈约、江总等人,不应视为佛教居士,故一概不予以收入此书之中。在具体体裁上,分为专传、合传、附传三类。专传有十七人,合传有二百一十九人,附传有七十六人。编次大致依时代先后次序,郑一、卷二,为后汉、三国和两晋,共有十二人。卷三至卷十一,为两晋、南北朝、隋唐,共有四十六人。卷十二,为南北朝、唐、宋、明,共有十二人。卷十三至十九,为唐代,共有二十六人。卷二十至卷三十四,为宋、元,共有八十三人。卷三十五、卷三十六、为金、元,共有十人。卷三十七至卷五十二,为明代,共一百一十三人。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为明、清,共有十人。卷五十六,载有《知归子传》,即撰者本人的传记。此书优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作者不以自信宗派净土宗为取舍裁剪人物标准,而是遍载教、禅、净三方面人物。通过本书可考历代居士信仰的趋势及变化。第二,于各传篇末或一段之后注明资料出处,便于复勘原书。第三,对史料讹误之处多有校正,资料审慎于落笔之前,使该书在佛教史上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第四,对在家信佛的比丘尼择其较著名者,另撰有《善女人传》一卷,使之在家两众见诸史书,传之久远。不足之处在于,有的人物传过于简单,寥寥数语,不足以观其全貌。在行文中亦存在错别字。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精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