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海经

山海经

十八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注。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非一人一时之作。全书共十八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南山经》至《中山经》五篇,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第二部分,包括《海外经》、《海内经》各四篇及《大荒经》以下五篇,共十三篇,简称《海经》,总称《山海经》。全书三万一千多字,内容包罗万象,宏富庞杂,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宗教、民俗、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地质、水利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为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文化地理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鲸、禹治水》以及女娲、刑天、共工等重要神话都见于此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总集。正因为此书内容繁富庞杂,且又“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郭璞《山海经叙》)后人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早在汉代,《汉书·艺文志》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把它列在数术略的形法类;《隋书·经籍志》发现这种分类不妥,因此书多述山川地理,又把它改在史部的地理类;到《宋史·艺文志》,又改列它在子部的五行类;至清修《四库全书》时,认为它“侈谈神怪”,“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耳。”这种说法与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称《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之意相吻合。现代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山海经》自然无疑是我国古代记述神话故事书籍的鼻祖。所以列之于小说类还是较列之于形法、地理等类较为适宜。因此,《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与各种文化历史、科学知识杂糅的具有多学科性质的书籍。《山海经》的传本甚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等。郭璞后的校注者,明清时有杨慎、王崇庆、王念孙、何焯、吴任臣、毕沅、郝懿行等。郝氏《山海经笺疏》最佳。今人袁珂有《山海经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

猜你喜欢

  • 公是集

    五十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庆历六年(1047)进士,通判蔡州。历右正言、知制诰。曾奉使契丹,知扬州、郓州、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

  • 广雅堂四种

    十五卷。清张之洞(详见《书目答问》)撰。四种为《广雅堂骈体文》二卷补遗一卷、《广雅堂散体文》二卷附录一卷、《广雅堂杂著》四卷、《广雅堂论金石札》五卷。上述著作均为张之洞去世后,他人辑理编次。其中《广雅

  • 此观堂集

    六卷。明罗万藻(?-1647)撰。罗万藻,字文止,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七年(1621)举人。官累礼部主事。著有《十三经类语》等。罗万藻与同邑章世纯、陈际泰、东乡艾南英并以制义名一时,号江西四家

  • 四书朱子语类摘抄

    三十八卷。清张履祥(1611一1674)、吕留良(1629-1683)编辑。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又号杨园,浙江桐乡人。清思想家,农学家,著有《读易笔记》、《读史偶记》等。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

  • 瓦削文字谱

    一卷。文素松撰。文素松,湖南萍乡人,生平不详。著作有:《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碑录》一卷,《瓦削文字谱》一卷等。此书收录瓦削文字影印件120片,并附有释文若干条。“瓦削”这个名称,史籍和著作中很少见到。19

  • 觉迷蠡测

    三卷。明朝管志道(生卒年不详)撰。除此书外,还撰有《孟义订测》已著录。《剩言》一卷、《附录》一卷。《觉迷蠡测》一书,旨在阐发佛理。以自序中所书江阳段侯幻然子传来一札为由,书展“大觉起迷之生相及老释差殊

  • 大学全文

    一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子钟,号后渠,河南安阳人。明经学家,其学以程、朱为宗。著有《读易余言》、《中庸凡》、《程志》、《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崔后渠集》等。是书先全文后通释。文遵古

  • 毛诗舒氏义疏

    一卷。旧题舒援撰。清马国翰辑。舒援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隋志》经部诗类著录《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撰。《唐志》以下目录皆不著录,可见失传已久。考此书著录位在陆机《毛诗草木虫鱼疏》三卷后,后魏安丰王元延

  • 周易象义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丁易东字汉臣,号石潭,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举进士第,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建石潭精舍,教授生徒,赐额沅阳书院,任山长。其生卒年未详。丁易东用功于易多年

  • 广林

    一卷。晋虞喜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广林》二十四卷,《后林》十卷,失传。《旧唐书·经籍志》,《后林》、《新书》皆谓十卷,不载《广林》。而杜佑《通典》,引《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