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席上腐谈

席上腐谈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席上腐谈》),又作《席上辅谈》。俞琰曾撰有《周易集说》、《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书,元代都已附刻印行,而《席上腐谈》一书,不见元代刊本,所以世人多不知有此书。《四库提要》据明代朱存理《楼居杂著》载记关于《席上腐谈》跋语二条所述,认为“此书之传,出于存理。其一称《俞氏家集》云《腐谈》四卷,今止二卷”;并考证《永乐大典》所引或作“辅”,或作“腐”,参错不一,据朱存理跋文而知“腐、辅”二字本自异文。认为二者实为一书。今本《席上腐谈》分上下二卷。其上卷多为考证名物,间叙内丹术及论《褚氏遗书》胎孕之说。下卷尽考古来丹书真伪及诸家注本而终以黄白为戒。其书上卷考证名物多合情理。如其据《礼记》、《孟子》关于“天无二日”之说及《春秋左氏传》云“天有十日”(盖谓十干,甲至癸也)否定《列子》、《庄子》、《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之说,斥其说“虽寓言不亦过乎?”又斥所谓“两日并出而相斗”说,认为“两日并出而斗,此必日初出时,水中映日荡摇,上下不定,遂成两日之相,摩天安得有两日!”其论精当。《四库提要》称此书考证名物之语“词意多肤浅无稽”未免失之偏颇。俞琰论及丹术,斥道家旁门术所谓“不漏”“可疗梦遗”之说:“士大夫惑之,多有以此丧其躯,可哀也”。其论《褚氏遗书》所谓胎孕之说,谓“医书载求男法多引褚氏之说误人多矣”。其书下卷考证古来丹经道书,裒集广博,叙述简当。其内含上至《道德经》,下至金元时《马丹阳语录》诸书。述各书继承流传,考证真伪,以及各家注本。如其称《黄帝阴符经》、《黄帝素问》“邵康节以为战国时书,托黄帝之名而为之也”。俞琰自谓“《金碧龙虎经》、《黄庭经》恐是魏晋间文章,盖托老氏之名而为之也”。又记述《阴符经》有李筌、骊山老姥、张果、连高脚、金陵唐淳、李云峰、储华谷众家注。称朱晦庵(朱熹)亦有注,并引朱熹疑《阴符经》为“唐李筌所为”数语,又提吕伯恭赞同朱熹所说,使朱熹之说与邵雍之见相参证,可知俞琰博采众说,用功甚勤。其论及黄白为戒,简述诸丹家修丹时所见怪异之事及贪欲不足之人不得成功之教训等。总观全书,虽为札记杂说过简而不出道家之学,文中偶有欠妥之处,然其考证名物及丹经道书自有见地,对于后世学者研究道家学说,实为佳品。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御注孝经疏

    一卷。唐元行冲(653-729)撰。清马国翰编辑。元行冲本名澹,字行冲,以字行,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行冲博学,通训诂学。著有《魏典》三十卷。《御注孝经疏》系元行冲奉诏为唐玄

  • 虎口余生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边大绶撰。边大绶,字长白,河北任邱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时曾任米脂县令。在任时曾掘李自成祖李海、父李守忠墓。崇祯末年,在山西泽州被李自成军俘获,一路西行,后乘间潜逃,匿至任邱乡里。降清

  • 台湾郑氏纪事

    三卷。川口长孺(生卒不详)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

  • 论语范氏注

    一卷。晋范宁(339-40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晋经学家。反对玄学清谈,推崇儒学,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传》注解。晁公武认为皇侃《论语

  • 诗经逢原

    十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在今江苏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诗经逢原》、《诗考补》、《诗疑义释》、《诗疏补遗》、《毛诗通义》、《屈骚指掌》、《庄子独见》诸书。是编书前总

  • 柳南随笔

    六卷。清王应奎撰。王应奎字东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清雍正、乾隆间在世。《柳南随笔》为笔记小说,杂记明末清初以来的朝野见闻,比较侧重记载当代文人们的轶闻琐事。对于前人著述和诗文,

  • 古书世学

    六卷。明丰坊(详见《古易世说》)撰。《古书世学》所列经文据今、古文石经,并兼采日本、朝鲜二古本以相契合,故称“古书”。坊以楷书解释经文,取其先祖宋代丰稷的正音,曾祖父丰庆的续音,父亲丰熙的集释,又自为

  • 鼎湖山志

    八卷,清释成鹫撰。成鹫,广东肇庆府高要县鼎湖山庆云寺住持。高要县山水,以端溪七星崖为最著名,鼎湖山则鲜有知者。鼎湖山,又名顶湖山,天湖山,云顶山。高千余仞。周百里。山顶有湖,四时不竭。天将雨,湖先出云

  • 见沧文集

    十五卷。明茅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茅瓒,字见沧,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见沧定集》。是集为其门人赵应元所编,其子藉吉校刊。凡

  •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