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过漆园吏,后来一直隐居著述。他生活贫困,曾向监河侯借过粟;不愿做官,拒绝过楚威王聘其为相之请。著述有《逍遥游》、《齐物论》、《天道》、《天运》、《盗跖》、《天下》等五十余篇,今传有三十三篇,合编为《庄子》。《庄子》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诸侯争雄。诸子百家,也争相著述,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企图以自己的学说改变社会。以研究老子学说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讲“道法自然”之意,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讲“天命”,欲复“周礼”;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等差”说,立“天志”、“明鬼”说,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取消亲疏贵贱之别。庄子反对儒墨之说,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为根本、无所不在的。他强调事物自生自化,否认世间有神或天的主宰。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由无到有化生万物,万物又由有到无而归于道。他认为万物由天地阴阳之气相合而生成,谓之“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认为生与死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死仍为气、气仍生物的无限循环。认为气受道的支配,事物的生成变化人们无法事先知晓。所以同在宇宙之内,彼此也不相知。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引起事物“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相成”(《则阳》)的变化。向往“至德之世”即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主张通过坐望,做到齐物我,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他看到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无限的矛盾,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观点。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乐无乐”等见解来阐述美的起源、本质及美感等问题。《庄子》一书,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表达了庄子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深。后世学者研究《庄子》,把庄周与老子相提并论,称他们的学说为“老庄学说”。其学术流派被称为道家。汉司马迁写《史记》称《庄子》一书“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认为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是“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认为作《畏累虚》、《亢桑子》等篇,是以“指事类情”的方法“剽剥儒墨”。司马迁所见的《庄子》今已不存。《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晋代郭象参考向秀注本和他本作《庄子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以后《唐志》、《宋志》都依郭象注本著录《庄子》,改为十卷、三十三篇,即现存篇数。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隋唐以后学者对《庄子》真伪问题争议较大。唐代学者认为,《庄子》五十二篇中,除郭象所取三十三篇以外皆伪书。宋代学者一般认为郭象《庄子注》中的内七篇是庄子所著,对外、杂篇提出怀疑。苏轼、黄震等提出《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是伪书,后来认为《庄子》中有伪书的,几乎都赞成苏轼等人的看法。明代学者认为郭象所注《庄子》的外、杂篇都是伪书,或认为外、杂篇中有部分伪书。近代学者经研究证明,今所传《庄子》三十三篇,虽有部分庄子门人弟子之作窜入,但不多,基本是庄周所作。现存清《子书二十二种》本,清《二十二子》本,民国年间(1930)《袖珍古书读本》本,民国年间(1936)《四部备要》本,皆为晋郭象注本。

猜你喜欢

  • 黄帝内经太素

    三十卷。隋杨上善(生卒年不详)撰。杨上善,约生于隋唐之际,通经史,尤擅老、庄之学,并精医学,曾于隋大业间任太医侍御,名望素著。杨上善将《素问》、《灵枢》全部拆散,再按性质重行分类编次,撰成《黄帝内经太

  • 易传灯

    四卷。宋徐总干撰。是书《宋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氏《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此本采自《永乐大典》,后李氏刻入《函海》而佚其名。归安陆氏《藏书志》依序题曰徐总干。总干乃官名,而非人名,今姑仍之。徐氏子子

  • 谦山行年录

    一卷。清熊枚(1734-?)自撰。熊枚字汝调,晚号谦山,江西铅山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历任平凉、汝宁、顺德、保定等府知府,江苏臬司,安徽藩司,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署直隶总督,都察院御史等

  • 春秋左氏传述义拾遗

    八卷。清陈熙晋(1791-1851)撰。熙晋一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今属浙江省)人,优贡生,以教习、知县累官宜昌府知府。治《左氏春秋》,著有此书及《春秋规过考信》、《河间刘氏书目考》、《日损斋笔

  • 韵诂补遗

    一卷,共六卷,其中《韵诂》五卷,《补遗》一卷。清方浚颐主编。浚颐(1815-1889),字子箴,号梦园、宝米斋、待月簃等,安徽定远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累官至四川按察使。书室名二知轩。

  • 学稼余谭

    三卷。作者不详。。前题云栎社老人辑。上卷《诗鹄》,中卷《诗考》,下卷《诗话》。下卷又分一子卷。其《诗考》、《诗话》皆采摘诸书而成,冗琐特甚。《诗鹄》谓“诗有南北宗。《国风》:‘林有朴遫’,南宗语也;‘

  • 翻译六事箴言

    四卷。清代叶玉屏撰。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此书满语本为孟保据此汉语本译成。有咸

  • 易纂言外翼

    十二卷。元吴澄撰。吴澄所著《易纂言》义例,散见于各卦,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于是复撰《外翼》。自明以来,《易纂言》有传本,而此书则流传渐稀,《元史》本传失载。朱氏《经义考》云:

  • 浙江省减赋全案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

  • 顽石庐经说

    十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今德清县)人,经学家。精于三礼,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兼通六书、古音、历算、舆地、氏族之学。阮元任浙江巡抚,延请他校正《仪礼》。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