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廿二史考异

廿二史考异

一百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字晓征、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丁忧后病不复出。历主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精研群籍,于经史、人文、音韵、训诂、典章制度、民族、地理、金石、画像、篆隶等皆通,尤精校勘、音韵,兼通中西历算,用以读史。自太初三统诸历,尽能得其测算之法。论学主张研经亦需通秦汉以下史事。曾参与纂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等书。著有《唐石经考异》、《经典文字考异》、《廿二史考异》、《唐书史臣表》、《唐五代学士年表》、《宋学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三史拾遗》、《诸史拾遗》、《通鉴法辨正》、《三统术衍》、《四史朔闰考》、《吴兴旧德录》、《先德录》、《洪文惠洪文敏王伯厚王弇州年谱》、《疑年录》、《恒言录》、《十驾斋养心录》、《竹汀日记钞》、《金石文跋尾》、《元诗纪事》、《潜研堂诗文集》等。《廿二史考异》一书共分《史记》五卷、《汉书》四卷,、《后汉书》三卷、《续汉书》二卷、《三国志》三卷,《晋书》五卷《宋书》二卷、《南齐书》、《梁书》、《陈书》各一卷、《魏书》三卷,《北齐书》一卷,《周书》一卷,《隋书》二卷,《南史》、《北史》各三卷,《唐书》十六卷,《旧唐书》四卷,《五代史》六卷,《宋史》十六卷,《辽史》一卷,《金史》二卷,《元史》十五卷,共编成一百卷,此书著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6年),所考二十二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作者对各史记载出入、矛盾、错误之处,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和辽金国语、蒙古世系等,作了部分考订,为当时重要史书。此书经钱大昕反复校勘,自汉讫金元各史,偶有所得,即写于别纸,乾隆丁亥年(1767年)三假归里,稍编次之,以后每年有所增益,戊戌(1778年)设教钟山书院,复加讨论,其间如有与前人暗合者,皆削删去之,间或后于他人启示,也必标注姓名,盖此书乃钱大昕倾其一生精力所著。此书有乾隆辛丑年(1781年)潜研堂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秋红丈室遗诗

    一卷。清金礼赢撰。生卒年未详。金礼赢字云门,号五云,一号昭明阁内史,山西山阴人。王良士之妻。早卒,时年仅三十六岁。金礼赢幼迷翰墨,和王良士结婚后,益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二人亦自负不凡。性喜山水

  • 理堂集

    二十三卷。清韩梦周(1730-1789)撰。韩梦周,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人,字公复,一字理堂。乾隆进士,官来安知县。是集中有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四卷,日记八卷。其中,文集凡诸序、论、传、说等各体毕

  • 香山集

    十六卷。宋喻良能(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

  • 读史纲要

    一卷。清王植(1685-?)撰。植字怀三,一作槐三,号戆思,直隶深泽(今属河北)人。康熙进士,官至邳州知州。其人记闻博洽,于经史百家皆有研究。著有《四书参注》、《读史纲要》、《韵学》等。此书纪历代帝王

  • 古文正集二编

    不分卷。旧本题葛鼒、葛鼐评辑。杨廷枢、顾缃二序及鼐自为序,言皆不及鼒,文中评语亦止载鼐字。盖鼒为鼐兄,附名其间,恐实则为鼐作,鼐,字端调,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崇祯三年(1630)举人。是书题曰二编

  • 道园遗稿

    六卷。元虞集撰。其从孙堪编。为《道园学古录》补遗之作。共古律诗七百四十一首,附以乐府,刻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当李本编《学古录》时,已有泰山一毫芒之叹,则云烟变灭者不知凡几。堪续加收访,辑缀成

  • 闲博录

    一卷。撰人不详。书中主要记述古人格言及达观保生之事。卷中有一条,称吾乡沈持要詹事今年已八十有三,耳目聪明等。持要为南宋沈枢之字,沈枢为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据此,该书似为南宋湖州人所撰。但书末又有二

  • 复堂文集

    四卷。《诗集》十一卷。《词集》六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官秀水县学教谕、安徽

  • 中西学门径书

    七种,十卷。清梁启超(1873-1929)撰辑。梁启超字任公,广东新会人。丛书收其自撰《时务学堂学约》五卷、《读春秋界说》一卷、《幼学通议》一卷、《读孟子界说》一卷、《读西学书法》一卷,以及康有为《长

  • 朱注发明

    十九卷。清王掞撰。王掞号颛庵,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太常王时敏之子,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书无序,有钱之骏所作凡例,依次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以为统系次第应如此。王掞笃信朱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