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戚林八音合订

戚林八音合订

四卷。明戚继光、清林碧山撰,三山蔡士泮、藤山陈也人汇辑。明朝名将戚继光本山东蓬莱人,嘉靖年间入闽平定倭祸,为便士卒学习福州话,编有《八音字音字义便览》。清代福州文士林碧山又据福州话编成《珠玉同声》。其后蔡士泮辑成戚氏《八音》,陈也人辑成林氏《同声》,乾隆十四年(1749年)福州人晋安将两书辑本汇刻在一起,每板皆分二格,上格为戚氏《八音》,下格为林氏《同声》,分母系字,比类合义,俾便省览,是为《戚林八音合订》。二书反映的皆为明末清初福州话的语音系统,颇有价值。戚书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釭。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代表三十六个韵母。声母方面,它用四句诗表示:“柳边求气低,波他曾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以前三句十五字代表十五声母。十五字母影响殊深远,其后福建、广东等地编撰之通俗韵图“十五音”即基本沿用此十五字为声母代表字,“十五音”名称亦源于此。是书把声调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八音分上下两种:上种以“公滚贡谷”代表平上去入;下种以“群滚郡掘”代表平上去入。其中“滚”字复出,实际上声调有七类。此书正文按韵分列,横列各声母代表字,即“柳边求气低”等,一声之下分列八音之字。戚氏采用的声韵调拼切方法,即明清时代惯用的“标射韵法”;先呼一韵母代表字,然后用各声母代表字与之轮流拼读。林碧山《珠玉同声》分韵母三十五个:恭、公、光、庚、午、交、朱、姜、坚、娇、圭、高、江、正、纲、官、勾、姑、佳、街、周、箕、瓜、迦、乖、京、龟、哉、车、杯、催、梳、袅、瓢、伓。韵母中,朱、正、周、哉、杯、催、梳、袅、瓢、伓等十韵外加圆圈,表示属字甚少。林氏将戚氏所分的“金”母并入“宾”母,表示[-m]尾已混入[-η]尾;将戚氏的“奇”、“遮”两韵并为“迦”,将“梅”、“杯”两韵并为“杯”;又将“开”韵分为“栽”、“伓”,增加了“伓”韵,因此共得三十五韵。这些变动,一方面反映了语音变化,一方面也反映分韵的宽严不同。声母方面,林氏改戚诗曰:“柳边求美女,波面鸟亦之。雅音风出语,声授悉皆知。”以前三句代表十五声母。将声调分为八音,它们是“清”之“恭”、“龚”、“供”、“菊”;“浊”之“勤”、“供”、“共”、“局”。《戚林八音》行世后,在闽广两省影响广泛,《汇音妙语》、《拍掌知音》、《击掌知音》、《十五音》等作品,都是在此书影响下编写的。《戚林八音合订》有学海堂刊本。

猜你喜欢

  • 石帆诗集

    八卷。附《补遗》一卷。清张曾(生卒年不详)撰,张曾字祖武,江苏镇江东南丹徒镇人。据史载,他少聪颖,读书目十行下。不喜举子业。肆力于诗古文辞。自称为石帆山人,吟咏则专力于学杜诗。其人不慕荣禄,少与鲍海、

  • 东山外记

    二卷。清周骧、刘振麟合撰。周骧字九逸,浙江鄞县人。振麟字轩振,江西安福人。二人俱查继佐门人。此书杂记查继佐行事言论。前有刘振麟序、周骧引言,又有粤东同学较次姓氏五十二人,后有高验恒跋。初刻于康熙五十八

  • 满汉合壁醒世要言

    四卷。清代孟保撰。此书是在考订清完颜和素的《满州醒世要言》基础上,增加了“吕氏好人歌”、“宗约歌”及跋语三篇,并标注了汉文与满文对照,改为四卷而成。此书前三卷,依照和素原书,去旧更新,加上汉语,并标明

  • 孙子

    一卷。晋孙绰(详见《论语集解》)撰,清马国翰辑。隋唐志道家类都著录孙绰撰《孙子》十二卷,有些书引用其说常作孙绰子,是为了别于战国时孙武子。孙绰所撰之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辑得二十余节,作为一卷。其后黄

  • 援守井研纪略

    一卷。清董贻清(?-1872年)撰。董贻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叔纯,以军功历任知府,后署理资州直隶州(今四川资中)。著有《偶存集》、《四川绵州志》。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李永和、蓝朝柱

  • 诗经存固

    八卷。明叶朝荣撰。朝荣字良时,福清(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隆庆元年(1567)进士,授九江府(今属江西省)通判,官至养利(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知州。著有《芝堂遗草》七卷,及《诗经存固》传于世

  • 葆筠堂藏帖

    六卷。清邱翰书。邱翰字西园。此帖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收邱氏家传颜真卿、杨凝式合璧法书。颜书有:《励志诗》、《咏陶渊明诗》、《东方朔画赞》、《后汉书·皇后纪》四种。杨书有《拟陆机〈文赋〉》、《雪

  • 说文解字翼征

    十四卷 朝鲜朴瑄寿(生卒年不详)撰。瑄寿字温卿,号温斋,潘南人。宪宗己酉进士,登李太王甲子文科,官工曹判书。是编汇辑商周吉金文字,依《说文》之序,一一加以解释,欲以商周古文匡正《说文》之失。然朴氏未深

  •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

  • 明季甲乙汇编

    东村八十一老人编。八十一老人即许重熙。是书一名《甲乙汇略》,又名《甲乙两年汇略》。自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起,至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马士英逃于杭州被杀止。末附甲申日记,前有自序。书为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