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
二卷。战国时文子(生卒年不详)撰。文子其人,姓名与事迹均不详。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书已亡佚),据《史记》及南朝宋斐骃《史记集解》所载,将计然、文子二人合而为一,于是便有文子姓辛名钘,号计然,葵邱上人,老子弟子,范蠡之师等说。《汉书·艺文志》著录《文子》九篇,唐代颜师古为其作注说:“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唐马总《意林》称文子与计然,截然两人两书,李暹合为一人,谬甚。宋杜道坚认为颜师古说与孔子同时是对的,而其疑称周平王问之语或为楚平王之误。《文子》又名《通玄真经》。其书要本归老子之学,糅杂名法儒墨诸家。列老氏之言加以论释,引言与论释混杂难辨。所引《老子》之语,多数与今本《老子》相同,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而其关于道的论释,却颇为深刻。认为道是高不可极、深不可测的,能够包裹天地,禀受无形;其源流浊浊,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用手一握,能约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日月星三光。山以道而高,渊以道而深;兽以道而能走,鸟以道而能飞,麟以道而能游,凤以道而能翔。认为道是虚无,而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这五项是道的形象。认为清静恬淡能够和人之性,所以静漠恬淡能够养生,和愉虚无能够据德,即外不乱内,性得其宜;静不动而和,德安其位。能够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就可以说是体道。文中关于治身、治国、治世之道,也多有精彩议论,但不外乎清静无为之说。《文子》一书,《汉志》著录九篇,《隋志》载十二篇,《七略》为九篇,李暹及唐徐灵府都作十二卷。清《四库全书》录为二卷。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篇差之数的不同,而其内容大体相同。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说,唐柳宗元指其为“驳书”,讥其真伪混杂。但又认为其书理道深至,语言精炼,非周秦间人不能为,与《关尹子》、《亢仓子》等伪作迥别。唐天宝中,诏号文子为通玄子,《文子》书为《通玄真经》。后来有些学者认为此书是西汉作品,其中大半抄自《淮南子》。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书中大部分内容不见于今本《文子》,而《道德》一章,有六段与今本大体相同。出土的竹简证明《文子》一书成于战国时期,是后世研究道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虽然此书有伪托之嫌,而其实有可取之处。传统认为其书为汉代作品未免不确。现存明《道藏》(题《通玄真经》徐灵府注)本、清《四库全书》本、《说郛》本、《墨海金壶》本、《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