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并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上三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类书”,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颇有贡献。此书系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之后又命苏易简、王祐等参修,至雍熙四年(987)书成。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三十卷,迄于梁初。此书所录,则起于梁末,盖即以上续《文选》。其分类编辑,体例亦略相同,而门目更为繁碎。则后来文体日增,非旧目所能括。周必大《平园集》有此书跋,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今闽、蜀已刊。惟《文苑英华》士大夫间绝无而仅有。盖所集止唐文章,如南北朝间存一二,是时印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甚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张九龄、李翱诸名士文籍,世尤罕见。故修书官于柳宗元、白居易、权得舆、李商隐、顾云、罗隐或全卷收入。当真宗时,姚铉铨择十一,号《唐文粹》。由简故精,所以盛行。清时唐文摹印漫多,不假英华而传,其不行于世则宜。盖六朝及唐代文集,南宋初存者尚多,故周必大之言如是。迄清四五百年,唐代诗集,已渐减于旧。文集则《宋志》所著录者殆十不存一。即如李商隐《樊南甲乙集》,久已散佚。至清所存,乃全自此书录出。又如《张说集》,虽有传本,而以此书所载互校,尚遗漏杂文六十一篇。则考唐文者,惟赖此书之存,实为著作之渊海。与南宋之初,其事迥异。书在当时,已多讹脱。故方崧卿作《韩集举正》,朱子作《韩文考异》,均无一字之引证。彭叔夏尝作《辨证》十卷,以纠其舛漏重复。然如刘孝威《绍古词》,一收于二百三卷,一收于二百五卷,而字句大同小异者,彭叔夏尚未及尽究。此本为明万历所刊,校正颇详,在活字版《太平御览》之上。而卷帙浩繁,仍多疏漏。故参核诸书,各为厘正。其无别本可证者,则姑仍其旧。本书保存了大量诗文,为以后《古诗纪》、《全唐诗》、《全唐文》等重要总集所取材。有明万历刻本。南宋彭叔夏考订书中的舛误重复,成《文苑英华辨证》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广东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书》本,附清劳格所撰《辨证拾遗》。1966年,中华书局刊用商务影缩旧版,附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十卷,《作者姓名索引》。

猜你喜欢

  • 先秦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 易深

    八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此书以为图书都出于太吴之世,卦数生于河图,蓍数生于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

  • 大全赋会

    五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南宋程试之文。案宋礼部科举条例,凡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韵八字、一平一仄相间,即依次用。若官韵八字不相间,即不依次用,其违式不考之目,有诗赋重迭用事,赋四句以前不见题、赋

  • 綦江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宋灏修,罗星纂。宋灏,花县人,曾任綦江县知县。《綦江县志》道光六年(1826)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序、纂修姓氏、凡例、城图、舆图、五里图。分为:卷一,星野、沿革、城池、公廨。卷

  • 周易究

    四卷。清徐梅撰。徐梅字咏华,号有离子。浙江嘉善人。此书首卷列彖本、上传注、下传注。其所释文字怪诞不能解。如“乾元会兑,坤会震雷”等语,为过去说易者所不见。第二卷有天星选择、天德、月德、贵神、水运、地运

  • 观堂集林

    二十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近代学者。早年结识清末学部参事罗振玉,就读于东文学社。1901年赴日留学,翌年回国,任南通、苏

  • 剑合斋帖

    六卷。明陈钜昌辑刻,董其昌书。此帖为陈氏辑刻四种董书之一。明代以来,汇刻董氏书迹者日益增多,但往往失于鉴别,使得真伪共存一体。而陈氏与董其昌为姻亲,且所选刻书帖皆经董其昌加以鉴定,所以除董氏自刻本外,

  • 良乡县志

    八卷。清杨嗣奇修,李维翰、等纂。杨嗣奇康熙年间任良乡知县。《良乡县志》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全书八卷,十纲,分为:舆地、建置、赋役、官师、人物、纪幽、物产、武备、祥、艺文。该志以纲冠其首。一目

  • 晚香堂诗钞

    二卷。《续钞》二卷。清俞兰台(生卒年不详)撰。俞兰台字荪环,后改定甫,明其志于诗书,终身不仕,年三十四而卒。《诗钞》收诗一百三十二首。俞兰台读书博览,凡水利农田,兵制之类皆留心讨究,又反复研究程朱理学

  • 中庸直指

    一卷。明史德清撰。是书无序例。诂义精确,多有胜于旧解的。其说修道之谓教,称上古之人性醇德全,无有一毫外慕,俱在大道化育之中,故不用教。及至中古,人心渐凿,知身可爱,性被物染。凡所作为不依性而依情。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