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列国志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氏所录的大段商周故事亦被舍弃,而只从厉王失政、宣王闻亡国童谣、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情节的简略介绍引出平王东迁,王室衰微,而主要内容是演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杀伐和列国纷争。冯氏又删去了余氏原书一些“率意杜撰”不合史实的情节如“秦哀公临潼斗宝”等,依据史传增补了一些原书疏漏的史事。作者凭籍史实,对那些腐败残暴和骄奢淫佚的统治者,如周幽王、齐襄公、晋灵公、陈灵公、宋康王、楚灵王等,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那些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明君主,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称霸诸侯;秦孝公用商鞅而变法图强,都予以肯定和颂扬。同时,对战乱中深受兵燹之灾的人民也寄予了一定同情。该书历史时间跨度大,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合理安排全书结构,重大事件叙述条理清晰,没有轻重失衡,且不乏精彩描写。人物塑造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集中概括,塑造了不少鲜明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可观道人在该书序中所云“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总的来看,该书是比较成功的一部历史小说。清乾隆时,蔡元放把《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加了一些夹注评语,易名《东周列国志》,二百多年来流行于世。其实确切地说,《东周列国志》只是冯氏《新列国志》的一个评点本,蔡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冯作。该书最早版本是明末金阊叶敬池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国内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亦藏有与日本藏本版式相同的明末刻本。另有明末赠言堂刊本,德聚堂坊刻本,以及清康熙间覆刻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叶敬池刊本标点校正出版。

猜你喜欢

  • 周易正义

    十四卷。王弼、韩康伯注(详见《周易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孔颖达,字仲达,一曰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少聪敏,日诵千余言。隋末举明经,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转

  • 明史杂咏

    四卷。清严遂成(1694-?)撰。严遂成,字崧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父去世归乡。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因母丧归。后历雄州知

  • 礼经质疑

    一卷。清杭世骏(详见《续礼记集说》条)撰。杭氏《续礼记集说·自序》馆中同事,“与修《三礼》,日与同馆往复商榷,录为《质疑》一编,附于各条之末”。据此书原本附于《集说》之中,各条的末尾。后单独编刻合聚为

  • 鹿忠节公年谱

    二卷。明陈鋐辑。陈鋐明末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谱主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太常寺卿,后乞归。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攻定兴,善继入城守御,城

  • 春秋贯摄

    二卷。不著撰人。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二册,卷端题“谦牧堂钞写”。第一册首页有“谦牧堂藏记”白文方印,及白文“继震”、朱文“又云”等小方印;末页有“守鹿杨氏世家”朱文方印。第二册略同,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

  • 绿水新编

    三卷。明莫叔明撰。叔明,明末叶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字公远,江苏吴县人。该编各卷题有广平安谦校正字样,包括古今体诗,前有知吴县事广平安谦作的序文。序中认为叔明近体诗仿温庭筠、韦应物;歌行效贾岛、孟郊。

  • 东皋文集

    十三卷。附录一卷。明陆渊之撰。陆渊之,字克深,号东皋,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擢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弘治四年(1491)迁河南右布政使。著有《东皋文集

  • 禹贡正解

    不分卷。清朱镇撰。朱镇字生白,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只审定其中一说,以便节约篇幅,便于初学者阅读,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朱镇在“凡例”中说:“篇

  • 袁子正论

    二卷。晋袁准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袁准有《丧服经传注》,已著录。《隋书·经籍志》儒家,《袁子正论》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或并其目以计之。严可均认为此书是在魏时所作。《魏志》

  • 山谷刀笔

    二十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人。其生平详见《山谷集》条。是集乃其所著尺牍。共二十卷。按年编次。其中,庭坚初仕至任馆职期间四卷,居忧时所作三卷,在黔州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