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堂图说

明堂图说

一卷。熊罗宿(?-1931)撰。罗宿,字绎元,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市)人。光绪丙申(1896)丁巳(1905)间以高材生从善化皮锡瑞于章门景陆堂讲经。皮氏因党禁被黜离国,罗宿也浪迹日本。是书以《周礼·考工记》为本而为之释说,字解词剖,兼为离析句读。又以为明堂制度先见于《考工记》,复见于《戴记》及逸礼遗文,故录其文以冠于首。旧解明堂有五室、九室之说,是非丹素,聚讼数千年而莫决,罗宿谓《考工记》明言内有九室,外有九室,本无五室之言,言五室者,出自后人误句。至后人误句之由,罗宿亦尝考之,旧说误“横”为“廣”,误“縱”为“修”,六合之义以四方求之,遂致《考工》之真旨转迷而不得明。其说全本《考工记》原文,而以《戴记》、逸礼遗文互相校订,不淆杂议。是书多驳前儒之误,且以尺度求之,不徒征以空文,较前儒精审得多。是书释文仅至“凡室二筵”句,自“室中度以几”至“九卿朝焉”,未载。据自序云“全书卒业,不知定在何时”,又曰“今以三书互相雠勘,尺度实较若画一,因据图之”,且其书曰图说,而实无图,则是书非全稿可知。是书有宣统二年(1910)刊本。

猜你喜欢

  • 易经勺解

    三卷。明林欲楫撰。欲楫字平庵,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事。该书是其子林华昌记录而成,用人事解《易》,以发明理义为主,不涉及象数。但似仅得《易》之皮毛。《四库全

  • 尚书解义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此书诠释《尚书》,仅及《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洪范》七篇,似为未竟之作。此书说解重在义理与考据,于文字训诂则不作烦琐求证

  • 周易本义集成

    十二卷。元熊良辅撰。熊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举延祐四年(1317年)乡贡。《宋元学案》又称其“试礼部不第,归,训徒乡塾”,未知何据。此书前有至治二年(1322年)良辅《自序》,称早师同县熊凯学易

  • 客居堂三种曲

    六卷。清周稚廉(生卒年未详)撰。周稚廉字水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据徐釚《词苑丛谈》卷二,称稚廉为吾友膺垂才子,喜为词曲云,知稚廉于釚为晚进,亦康熙间人。斯编所收传奇三种:曰《珊瑚玦》、《元宝媒》、

  • 武清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翀修,曹涵、赵晃纂。吴翀,江苏如皋人,曾任武清知县。曹涵,武清人,康熙进士。赵晃,武清县人,雍正进士。武清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然其已失。清康熙十四年(1675)和康熙四十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天门诗集

    六卷。《文集》六卷。清吴盛藻(约公元1766年前后在世)撰。吴盛藻,字观壮,和州(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盛藻由拔贡生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工诗文,能惟意所如,罄所欲言而止,著有天门诗集六卷,文集六

  • 如梦缘传奇

    二卷。清陆和钧(?-1864)撰。陆和钧,字伯和,号菊生。浙江萧山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博学,善诗画,性宕不羁。是编演《聊斋志异》所载连琐事,凡三十出。以本传有十余年如一梦之语,即取以名剧。前载咸丰十年

  • 古易考原

    三卷。明梅鷟撰。梅鷟为安徽旌德人,正德八年(1513)中举,官南京国子监助教,后迁至盐课司提举。为学善于辨伪,力攻《古文尚书》,撰有《尚书志异》、《周易积莹》等。该书认为《连山》、《归藏》、《周易》皆

  • 佛说阿弥陀经义述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佛说阿弥陀经义述》旨阐,独以为如来自发起(《阿弥陀经》),即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已下为正宗。依经开三分,一由序,二正体,三流通。三分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