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赋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北)人。明宪宗成化已丑进士,生卒年不详。累官南京工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正月,董越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同刑科给事中王敞奉使至朝鲜,五月还朝,据其所见闻,作此赋,详录朝鲜土地的沿革、风俗的变迁以及山川、亭馆、人物、畜产等。奉使之始,预访国经、还朝之后,更征典籍,并参以耳闻目睹,又仿谢灵运山居赋例,自为之注,所言与明史朝鲜传完全相同,知其信而有征。有明刊本,《国朝典故》本。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北)人。明宪宗成化已丑进士,生卒年不详。累官南京工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正月,董越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同刑科给事中王敞奉使至朝鲜,五月还朝,据其所见闻,作此赋,详录朝鲜土地的沿革、风俗的变迁以及山川、亭馆、人物、畜产等。奉使之始,预访国经、还朝之后,更征典籍,并参以耳闻目睹,又仿谢灵运山居赋例,自为之注,所言与明史朝鲜传完全相同,知其信而有征。有明刊本,《国朝典故》本。
三十二卷。明汪镗(约1561前后在世)撰。汪镗,字振宗,号远峰,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著有《余清堂稿》。是集为汪镗诗文集。凡三十二
一卷。清方申撰。在两汉以前,注易之著作无不引《说卦传》以证经文。但至王弼首倡“得意忘象”之说,后如韩康伯辈纷纷仿效,至使唐以后引用《说卦传》解释易经者罕有其人。方申著此书,本着避虚就实的原则,博考古注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另有《周易学》,已著录。此书前有嘉庆十七年(1813)沈氏自记。是书杂引《司马法》、《逸周书》、《管子》、《吕氏春秋》、《尚书大传》、《大戴礼记》诸书,牵合附会,共分《沟洫》、《
二十五卷。明李清撰。李清(1602-1683),明末清初兴化(今属江苏)人,字心水,号映碧、天一居士。崇祯(1628-1644)进士,由宁波推官擢刑科给事中,以久旱请宽刑忤旨贬官。后起为吏科给事中。南
八卷。明黄文炤(生卒年不详)撰。黄文炤,字季弢,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万历中诸生。此书采辑周秦以来至明代忠厚长者之事,汇成一帙,共八卷。于每人之事大至只取其中一节,所以关于其人品则不甚别择。书末附
二卷。宋叶梦得(1077-1148)撰。清叶德炯辑。叶梦得,字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江苏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补丹徒尉。宋徽宗朝,自婺州教授召为编修官,因诏对称旨,特迁祠部郎官。大观初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
① 八卷。清陈梓(1683-1759)撰。陈梓字俯恭,又字古铭,号一斋,别号客星山人,又号天中古民,余姚(今属浙江)人。曾从张履祥弟子姚瑚游。雍正元年举鸿博,不赴;二年举孝廉方正,不就,以布衣终。平生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约1398前后在世)撰。朱同,字大同,白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
三卷。明郑之珍(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之珍字子玉,号高石山人,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由于屡试不中,于是从此不试诸生。据卷首倪道贤序,称其至孝,自童至壮,无丝毫违父母心意。喜谈诗,宏词奥义,一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