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一卷。元朱震亨(1281-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金华(今属浙江)人。世居丹溪,故后人尊称为丹溪翁。朱氏因母病学医,初拜许文懿为师,继从师于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自幼好学,三十岁时攻读《素问》。为当时著名医家,学术影响颇大。其师罗知悌为刘守真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因而,朱氏治医能发挥经旨,参会哲理,融会诸家。并能结合临床实践而创立新说,不仅以医学著名,而其医德亦被时人尊崇。朱氏著作有《局方发挥》等,并传有《金匮钩元》、《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其流传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等书,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朱氏精研医学,取儒家“格物致知”之涵义作为本书的书名。作者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当时人们处于承平时期,多酗酒纵欲,不知节制,乃致于精竭火炽而致病,如遇到医生滥用《和剂局方》一些辛燥刚烈的方药治疗,服之多损,造成流弊,甚至误治致死。于是朱氏撰成此书,谆谆数言,以救时弊。此书成于至元七年(1347)。共收医论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多方面内容。医论有《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病必求其本论》等。列有“饮食箴”、“色欲箴”。谆谆劝人对此不可贪纵沉缅。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理,着重阐发内伤阴虚火热的病机,指出相炎妄动、阴精亏损是导致诸种疾病的关键,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是养生防病及临证辨治的重要环节,拟定滋阴降火、和血疏血、导痰引滞等治疗大法,反对滥用《和剂局方》辛燥之剂。书中所发议论浅近易懂,观点明确,不少论述能列出治疗案例予以验证,足可师法,故此书能较充分地反映他的学术思想,后世称其为“养阴派”,尊列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此论对后世影响颇深,明清以后滋阴学说之倡行及温病学的发展,均与其有关。朱氏所创方剂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迄今仍为临床常用效方。朱氏“凡动皆属火”,“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等观点,在明代曾有不同评论。如明张介宾曾针对其说而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二者议论角度、所处时代不同,实为殊途同归。书中记述丹溪得自“西域异人”的“倒仓法”,后世亦议论颇多,认为此法易致吐泻,弊端甚著。纵观此书,侧重理论阐析,有鉴于此,是研究丹溪学说的重要著作。历代刊本颇多。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日本宽文五年(1665)村上勘兵卫新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至1956年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愈愚斋诗文集

    四卷。清谢青扬撰。青扬,字次榆,号小嵋,生卒年不详。约为道咸前后人。浙江平阳人。岁贡生。道咸间,平阳以诗鸣者,推华文漪、鲍台,青杨晚出,得其指授,为诗斐然成章。与鲍台尤为契合,鲍称其少负异才,推为王粲

  • 清吟阁书目

    四卷。清瞿世英编。瞿世英(约1816-1886),字良玉,号颍山,钱塘人,家道不丰,却以手抄勤苦而闻名。积数十年,得书逾千种,于金石书画,靡不考索,校刊亦多善本。曾筑“清吟阁”以储藏书。此目成于清咸丰

  • 续泉汇

    十四卷。补遗 二卷。清鲍康、李佐贤合编。李佐贤,详见《古泉汇》条。鲍康,字子年,安徽歙县人。官四川夔州知府。本书乃为续李氏《古泉汇》而作。前有鲍康二序,末有李佐贤跋。各集前为目录,次为凡例,及历代著录

  • 听蕉馆诗存

    清茹铨撰。茹铨,字少选,山东蓬莱人。仕宦及生卒年皆不详。是书首无序,末有其孙恩松《跋》。是《跋》称“诗九十二首,为先祖通议公游燕赵及滇南、吴中途次所得,又原有《听蕉馆文存》,用以沿之。至于陆东渔、王青

  • 滤月轩诗集

    二卷。《诗续集》二卷。《文集》一卷。《文续集》一卷。《诗余》一卷。清赵棻(生卒年不详)撰。赵棻,字仪姞,号子逸,又号次鸿,自称善约老人。江苏上海人,乌程汪延泽之继妻。清代诗人。此书分三次刊刻而成,第一

  • 将略要言

    见《将略要论》。

  • 兰云菱梦笔记

    一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是作者在常州、镇江、扬州、南京诸地时的笔记。书中谈论金石,考证古迹,记述人物遗踪,如记载黄仲则、赵怀玉、洪亮吉、赵翼等人的事迹;书中还列举了识辩玉台名翰目录;记载了扬州、常州的

  • 清贡举考略

    三卷。清黄崇兰(见《明贡举考略》)撰,赵学会续编。黄崇兰有《明贡举考略》(已著录),后以清朝科举取士,制仿前明,其间遇有大庆,特开恩科,或逾年即行,或一岁再举,实前明所未有,故仿《明贡举考略》之体例,

  • 养一斋集

    二十六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乡试第一名举人。选安徽候补知县,未赴任而卒。后建祠于乡社,亦一时地方官之殊荣也。著有《李杜

  • 易义致用说

    一卷。清秦东来撰。秦东来字旭堂。寿阳人。作者认为,专言理而最切于用者,当首推六十四卦之大象。因此书中于每卦之后都有一“以”字,即用的意思。使用这个用字的人,或者是先王大人,或者是后与士,而更多的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