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

十六卷。东汉王逸(约89-158)撰。王逸,字叔师,南郡宣城(今湖北宣城)人,汉安帝元初(114-120)中举,为校书郎,《楚辞章句》约作于此时。汉顺帝时(126-144)官至侍中。著有赋、诔、书、论、杂文21篇,《汉诗》123篇,今多亡佚。原有集二卷,已散佚。明张溥辑有《王叔师集》一卷。王逸撰《楚辞章句》动机有三:一、仰慕屈原的高尚品格及其作品文彩,并哀伤同情其遭遇;二、不满班固对屈原的贬责,为其高明、清洁的品格申辩;三、深感此前对《楚辞》无全面解说,而班固等仅作《离骚经章句》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楚辞章句》序),故作《楚辞章句》。此书是对屈原及其他楚辞作品进行全面解说的著作。王逸之前,西汉淮南王刘安曾作《离骚传》,刘向、扬雄曾作《天问》注解,东汉班固、贾逵曾作《离骚经章句》(今皆不传),但均只就《楚辞》某篇加以注解。《楚辞章句》全面解说《楚辞》,属开创性工作,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楚辞》注本。其书编次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上为屈原作品)、《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九思》乃王逸自作自注,故有人疑为后人增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云:“逸不应自为注解,恐其子延寿之徒为之尔”。且王逸自序称“作十六卷章句”,更说明原书为十六卷,今传十七卷本,可能为后人增补本。《楚辞章句》原书编次似与今传本编次不同。如今本卷四为《九章》,卷八为《九辩》,而对《九章·哀郢》“美超远而逾迈”句王注云:“此皆解于《九辩》之中”,由此可推断原本是《九辩》在《九章》之前。洪兴祖说:“今本《九辩》第八,而《释文》以为第九。”可能《释文》依据古本编次。朱熹《楚辞辩证》也说:“今按天圣十年(1032)陈说之序,以为旧本篇次混并,首尾差互,乃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然则今本说之所定也欤?”《楚辞章句》每篇皆有序文(其中《离骚》、《天问》各有二序,一前一后),对作者、写作时间、题义、写作意图等加以说明。对每篇作品采取逐句就词意、典故、句意等加以详解。如对《离骚》“说操筑于傅岩兮,武力用而不疑”句释为:“说,傅说也。傅岩,地名。武丁,殷高宗也。言傅说抱道怀德,而遭遇刑罚,操筑作于傅岩。武丁思想贤者,梦得圣人,以其形象求之,因得傅说,登以为公,道用大兴,为殷高宗也。《书》序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是佚篇也’”。由此可见,注释极为详尽。本书具有较高的文献、学术价值。一、序及注文中说法,都是今存的关于《楚辞》的最早文字记录,对后人研究《楚辞》,特别是研究屈原作品,都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二、此书保留了不少汉代旧说,并提到刘安、刘向、扬雄、班固、贾逵等人的解说,从中可知王逸之前汉人研究《楚辞》的成果及异说。三、王逸生于楚地,熟悉楚地的文化、风习、山川、物产等情况,加之去屈原时代未远,故对《楚辞》的解释,尤其对《楚辞》中方言的解释,比较符合实际。如解释《离骚》中的“扈,被也”,“羌,楚人语词也”等,均为后人普遍接受。四、此书还从宏观角度,对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加以论述:“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各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楚辞章句序》)。此论影响较深广。此书缺点是:有些说法,武断臆测,失于穿凿。如对屈原作品都立足于“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加以解释,把屈原作品推到“经”的地位,意在褒奖,实则贬损了屈原作品的文学价值。对《离骚经》的“经”的解释,属望文生义。宋、元前版本今不传。明正德十三年(1518)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中复宋本十七卷,上海图书馆藏。明隆庆五年(1571)豫章王孙用晦夫容馆复宋本十七卷,前附《楚辞疑字直音补》一卷,上海图书馆藏。另有明、清、民国年间刊本及日本、朝鲜刊本。《楚辞章句》普及本今见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一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楚辞补注》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西汉文纪

    二十四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明冯惟讷曾辑陈、隋以前之诗以成《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梅鼎祚仿其意而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则一以《史记》、《汉书》为

  • 少鹤诗集

    八卷。明王显槐撰。王显槐自号少鹤,武冈(今湖南武冈)人,生卒年均不详。王显槐为楚端王诫第三子,悯王显榕之弟。嘉靖十七年(1538)年封。诫尝自称黄鹤道人。嘉靖乙巳(1545)年,显榕为其世子英耀所弑,

  • 孝经纬

    ①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据《隋志》,纬书类有《孝经钩命决》、《孝经援神契》、《孝经内事》三种,复引七录有《孝经杂纬》、《元命包》、《古秘援》等十二种。黄氏辑本以《孝经钩命决》、《孝经援

  • 稼轩词

    四卷。宋辛弃疾(1140-1207)撰。弃疾生平详见《美芹十论》辞目。本书有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个系统。四卷本题为《稼轩词》,分甲乙丙丁四集。十二卷本题为《稼轩长短句》,在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

  • 颍上风物记

    三卷。清高泽生纂。高泽生,字孔霖,清初颍上人。泽生少有文名,为诸生,县令常翼圣重其人,资之以入国学,卒不第。乃南游吴越,逾岭南,归以著书娱老。为文有法度。著述除此书外,尚有《南游日记》四卷。据道光六年

  • 息斋藏书

    十二卷。清裴希度(生卒年不详)撰。希度字晋卿,号中庵,阳曲(今属山西省)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监察御史。入清后任太常寺少卿。是编皆其讲学之文。卷一《儒经撮要》;卷二《道统中一经》,卷三、四

  • 大学述义

    一卷。徐绍桢撰。是书首有读法,次述义,其大旨详尽于读法。以为《大学》乃孔门政治革命之书,开卷即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至于述义,则章解节释,多用旧说,唯分章从郑不从朱。唯以传三章,“如切如

  • 毛诗国风绎

    一卷。陈迁鹤(1638-1714)撰。陈迁鹤,字声士,清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康熙进士,累官左庶子,生平潜心著述。除是编外,有《蜀说》、《尚书私记》、《春秋纪疑》、《春树堂文集》等。是书主要述评毛诗中

  • 忠贞集

    十卷。清范承谟(1624-1676)撰。范承谟,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一作奉天辽阳,今属辽宁辽阳)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官至浙闽总督。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

  • 解州安邑县志

    十六卷。清言如泗修,吕滥、郑必阳纂。言如泗、吕滥详见乾隆《解州安邑县运城志》。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耿启,一修于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增。此后八十余年,未有再加续修。乾隆二十六年,言如泗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