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诗古音考

毛诗古音考

四卷。明陈第撰。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万历间秀才,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将军,致仕归。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精音韵训诂之学,尚著《读诗拙言》、《伏羲图赞》、《尚书疏衍》、《屈宋古音义》等。《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大旨以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凡今所称叶韵,皆即古人之本音,非随意改读,辗转牵就,如‘母’必读‘米’、‘马’必读‘姥’,‘京’必读‘疆’,‘福’必读‘偪’之类,历考诸篇,悉截然不紊。又《左》、《国》、《易象》、《离骚》、《楚辞》、秦碑、汉赋,以至上古歌、谣、箴、铭、颂、赞,往往多与《诗》合,可以互证。”陈第之前,讲古韵的人皆没有树立语言历史发展观点,分析古韵的方法不正确,所以吴棫、郑庠等人分韵虽宽,仍有很多字出韵。至陈第方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陈氏于《读诗拙言》中尚云:“说者谓自东晋以来,中原之人流入江左,而河淮南北,间杂夷言,声音之变,或自此始。然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间,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况有文字而后有音读,由大小篆而八分,由八分而隶,凡几变矣,音能不变乎?所贵诵《诗》读《书》,尚论其当世之音而已矣。《三百篇》诗之祖,亦韵之祖也,作韵书者,宜权舆于此。”陈第认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凡今所称叶韵,皆即古人本音,非随音改读,辗转牵就者也。陈氏批评叶音说云:“夫其果出于叶也,作之非一人,采之非一国(按指《诗经》),何‘母’必读‘米’,非韵‘杞’、韵‘止’,则韵‘祉’、韵‘喜’矣;‘马’必读‘姥’,非韵‘组’、韵‘黼’,则韵‘旅’、韵‘土’矣;‘京’必读‘疆’,非韵‘堂’、韵‘将’,则韵‘常’、韵‘王’矣;‘福’必读‘偪’,非韵‘食’、韵‘翼’,则韵‘德’、韵‘亿’矣。厥类实繁,难以殚举。其矩律之严,即《唐韵》不啻。此其故何耶?”陈氏认为原因在于每个字在古音中皆有固定读音,因古音与今音不同,语音发生变化,后人“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不入,于是悉委之叶”了。陈第的最大贡献是首次对叶音等错误说法进行了彻底批判,从时地两方面说明古今语音是不相同的,语音是发展的,为古音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毛诗古音考》取《诗经》韵字四百四十四个,逐一“排比经文,参以群籍,定为本证、旁证二条。本证者,《诗》自相证,以探古音之源。旁证者,他籍所载,以及秦汉以下去《风》《雅》未远者,以竟古音之委。钩稽参验,本末秩然,其用力可谓笃至。……所列四百四十四字,言必有征,典必探本,视他家执今韵部分,妄以通转古音者,相去盖万万矣”(《四库全书提要》)。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十四云:“是编取《诗》之同韵者,列之为本证;已取《老》、《易》、《太玄》、骚、赋、《参同》、《急就》、古诗谣之类,胪列之旁证。二者俱无,则宛转以审其音,参错以谐其韵,无非欲便于歌咏,可长言咏叹而已矣。然其书条例贯通,考证精密,古韵之复明,实自季立始,顾亭林以下诸家,虽递有推阐,终以此为祖本焉。”书前有自序总目及明万历丙午(1606年)焦颙序。末有自跋。是书有明闽中徐氏刊本、清乾隆间刊本、光绪六年(1880年)武昌张氏校刊本,另有《学津讨原》本、《一斋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老子点勘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 周易析义

    十五卷。清张兰皋撰。张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江苏武进人。此书初刻于乾隆九年(1744),到乾隆十四年(1749)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遂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

  • 亢仓子注

    九卷。唐何粲(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明黄谏(其人不详)音释。《亢仓子注》,又称《洞灵真经注》。此书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据唐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

  • 还砚斋易汉学拟旨

    一卷。清赵新撰。此书用笔记体例,分条论说。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每卦之爻亦不全释,或释一二爻,或不释爻辞,只释象辞。其说以汉易为宗,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虞翻于易象不知、易理未解之处,则参用虞氏卦变爻

  • 少泉集

    三十三卷。明王格(约1540前后在世)撰。王格,字汝化,京山(今湖北京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改庶吉士。后出知永兴县,累迁河南佥事,分巡河北,世宗南巡,王格不赂中官,因坐行宫火

  • 春秋备要

    三十卷。清翁汉麟撰。汉麟字仔安,江苏常熟人。此书讲说经义多取胡安国《春秋传》,并节录《左传》以叙述史事本末;然而体例不纯:作者在书页上栏拟有“破题”,下栏标注合题,与训释经义毫不相关。据此,作者撰此书

  • 陆氏要览

    一卷。晋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少时任吴牙门将,年二十吴亡入晋,曾任郎中令,相国参军、中书郎等职。机一生著述颇多,除《陆氏要览》外,还有文集四十七卷,后

  • 词韵谐声表

    四卷,陈任中撰。其书分词韵十九部:一东董、二江讲、三支纸、四鱼语、五佳蟹、六真轸、七寒阮、八萧筱、九歌哿、十麻马、十一庚梗、十二尤有、十三侵寝、十四覃感、十五屋沃、十六觉药、十七质陌锡职辑、十八物月曷

  • 余山遗书

    十卷。清劳史(1655-1713)撰。劳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全书论述易理,认为“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并用易理来推论人、动植物的属性,但有些论述缺乏科学依据,如推论“鸟足

  • 观无量寿佛经疏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无量寿佛经疏》是由智讲说,弟子灌顶听记整理成书。此疏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心观净即佛土净。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大乘方等而为教相。主旨在于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