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

汉魏石经残字

二册(山东图书馆本)。此书为山东图书馆辑拓,是海狱楼金石丛编之一。前有民国二十三年日照王献唐序,次为鱼台屈万里校录一卷。校录分甲乙丙丁四类。甲类为熹平石经,乙类为魏三体品字式石经,丙为魏三体直行式石经,丁类附以二块不知何代的石刻,上有古、篆二体之字。此书仿罗氏《汉石经残字集录》,以残字列于上,以今文列于下,两相参校,以便检阅。对于不知何经的残石,则依《汉魏石经集拓》的体例,各视其字体附于其后。所拓汉魏石经残字,汉石经,《诗经》二十六石(其中不知何篇者5石),《尚书》六石,《周易》二石,《仪礼》十六石,《春秋经》九石,《公羊传》九石,《论语》七石(其中不知何篇者二石)。各经之后,不知其为何经者二十六石,总共一百零九石。魏石经共十六石,计:品字式三体者三石,直行三体者十一石,(其中《尧典》三石,《禹贡》一石,《无逸》二石,其余五石不知何经),古、篆二体者二石。总计汉、魏两刻及不知何代之古篆二体,共一百二十五石。其编定次序,以熹平所刻为今文经,因此依今文家的经次,以诗、书、易、礼、春秋经传、论语为次,不同于《汉魏石经集拓》依古文家经次,以易、书、诗、礼、春秋经传、论语为序。其石数虽不及《汉魏石经集拓》所收七百八十八石的六分之一,但所录皆《集拓》所无,所以不宜以石之多寡而分优劣。其以校录冠於篇首,较之《集拓》仅列存字之目的办法,更为方便了读者。至于魏石经中,直行三体的《尧典》异于《集拓》中品字式三体的《尧典》,这更是从前所未发现的,尤其值得参考。按魏石经,据《集拓》以前发现之石,品字式的除《尧典》、《皋陶谟》之外,无其他各篇经文。而三体直行者,其经文又皆在《高宗肜日》以后。其《皋陶谟》之后,《高宗肜日》之前,中间究为何式,无从考见。同一《尚书》,且同刻於一时,何以前后异式,而其中又无其他发现藉以证明,久令人疑莫能释。今发现此三体直行之《尧典》《禹贡》诸石,始知品字式与直行式之间必有原刻补刻之分。兹据《君奭》一石,每石34行,每行三体者六十字,每体二十字,及每篇篇名各占一行之例,依马、郑所见古文篇数,对照现行本经文字数,由《君奭》上推,其《君奭》一石以上,应有十九石又三十二行,差二行即二十石。昔刘向以中古文校三家本,有脱简脱字,今就现在发现的石刻而论,其经文字句也间与今文不合。其自《尧典》以至《君奭》,中间与今本异者自难免。如果其间字句比今本略有增加,其所空两行即应不空。如此则《君奭》一石之前恰好是二十石。如果以品字式每行三十八字之例推算,则《尧典》《皋陶谟》经文之字数只有五十九行,即便再增加篇名二行,也仅得六十一行。虽可匀作两石,而下与照直行式推算应从第十三行起的第四石之《禹贡》,不相衔接。据此推测,直行三体之《尧典》《皋陶谟》当为原刻,其品字三体当为补刻。再以这两种石刻互证,直行式字体漫漶,品字式笔画清朗,明显可见直行者当属原刻。可惜何代补刻,史无明文。不似熹平石经,於黄初元年修补,见于《魏略》,有可考证。其古、篆两体之石刻,则尤为故书雅记所未载,无从臆度,更是俟有续出才能证明。

猜你喜欢

  • 齐论语

    一卷。清马国翰辑。是书凡六十四条,按今之论语篇次分配。今之论语,为汉安昌侯张禹所定。其作《论语说》二十一篇,用古论篇次,是兼采三家而以鲁为主。《经典释文》引《新论》,云古论与齐、鲁文不同有四百余字,郑

  • 史砭

    二卷。明程至善撰。程至善,字于止,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西)人,著有《史砭》。此书记载起于三皇,迄于宋代。大多都是论两汉时代,其余朝代则较少。书中很多部份都是迂阔之论调,但偶有新意。例如岳飞得金牌之召,当

  • 清华斋赵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及其孙姚学经集刻。其中姚士斌刻前八卷,姚学经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姚学经,生平见《白云居米帖》。清乾隆庚戌(1790)钱大昕在《序》中,记述了该帖的完成经过,并给予较高评价。姚士斌曾收集

  • 躬行实践录

    十五卷。清代桑调元撰。桑调元见《论语说》条。此书是由作者的门人把他晚年讲学的语录分类整理编辑而成,原名称作《夜炳录》。全书主要以程朱一派学说为宗旨,重点论述儒家“敬”、“仁”之道,反对把儒家学说与佛、

  • 抱润轩文集

    二十二卷。清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光绪间曾任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参与纂修《清史稿》。其文与桐城派许多著名作家皆有渊源,却能卓然自

  • 宋元诗会

    一百卷。清陈焯(生卒年不详)编。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兵部主事。全书卷一至六十为宋诗,卷六十一至六十五为金诗,卷六十六至一百为元诗。选录金诗,在此之前是不多见的。

  • 孝经义疏补

    十卷。清阮福(约1820-?)撰。阮福字喜斋,又字赐唧,阮元第三子,江苏仪征人。官候补郎中。是书全载注疏音义原文,所补以“补”字加以区别。书中仍以郑注为本,唐明皇御注与郑注半存其中,此外唐以前书凡可见

  • 音谱

    一卷。刘宋李概撰,清任大椿等辑。李概字季节,生平不详,著《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音谱》四卷,俱见《隋书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所称李季节《音谱》,即此书。其书久佚,任大椿辑其见于《广韵》者凡十四条

  • 吴孙子兵法

    见《孙子》。

  • 唐折冲府考补拾遗

    一卷。罗振玉撰。详见《唐折冲府考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