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源寺志稿

法源寺志稿

六卷。清黄维翰撰。黄维翰,(1866-1930)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兵部主事、总办职方司、派办处、兵学馆等处事,曾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著有《呼兰府志》、《黑水先民传》、《题柱集》、《渤海国志》、《蒙服志》、《十年历代人生年表》、《江西疆域志》、《豫章大事记》、《稼溪文存》、《武昌起义往事本末》。已刊未刊者共十余种。法源寺位宣武门外,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收其遗骸,葬幽州人,城西四十里,名哀忠墓,又于城内建悯忠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发币重修,世宗赐匾改名法源寺。其后住持道阶王树根撰寺志,王因老病,稿实出于黄维翰之手,末及缮正。全志共六卷,分兴建、法系、寺产、名迹、遗事五门,新城王世钧、蒙古鲍延堉校。第一卷兴建篇,自唐贞观创寺起,至清雍正改名,历述史思明建东西两塔,张不矜、苏灵芝撰《塔颂》,张仲武、李匡威及沙门善制等,移藏舍利石函,李可举造观音阁,清世祖命建戒坛,圣祖御题藏经阁等匾,世宗发币重修,赐换法源寺匾,及殿堂位置,碑志题咏。其纪寺前迤东大悲院,寺后荒地迤西,至教子胡同官道,为史思明建塔基址。第二卷法系篇,开山第一代无考,从唐景福前僧明鉴,至现代道阶止。内有辽代悯忠古德慈智大师,葬于今城南慈悲庵,即陶然亭北。所树石幢,洋言姓氏邑里,而未纪法名。第三卷寺产篇,纪寺有六十六顷田,分在大兴、宛平、房山、安次、固安五县。每县各列田亩佃户租课表。第五卷古迹篇,一金石,述宋代谢枋得所见寺壁久佚的曹娥碑,至光绪中叶住持静涵虚心图刻石。二书画,有明仁宗所颁《华严经》八十一卷,永乐十七年(1419)刻本,最后为王闿运《留春图》。三花木,法源寺丁香最闻名,唐槐树、宋松柏及西院象槐枯本,皆最古之木,现俱存在。第六卷遗事篇,自唐太宗建寺荐亡,至近代道阶开堂传戒,共数十事。其中三鹊衔铜佛送寺、蜘蛛结幔,为最灵异之事。以上各篇,凡有士夫题识吟咏,皆附各篇各本事之下,不另立篇目。此志体例,叙述有法,精而不滥,是最佳的志乘。

猜你喜欢

  • 其一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 禹贡易知编

    十二卷。清李慎儒撰。李慎儒字鸿轩,江苏丹徒人。本书以南宋蔡沈的《书集传》为主,但对于蔡沈的谬误,也多所驳正。比如释“浮于淮、泗,达于河”,李慎儒引经据典,对蔡氏之谬误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订正。同时,本书

  • 论语袁氏注

    一卷。晋袁乔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乔字彦叔,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初拜佐著作郎。后与桓温平蜀,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晋书本传》称乔博学有文才,注《论语》及《诗》。《隋书·经籍志》载梁有晋益州刺

  • 祈嗣真诠

    无卷数。明袁黄(详见《皇都水利》条)撰。袁黄平时持功过格甚谨,乡里称为“愿人”。此书共十门,即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聚精第三,养气第四,存神第五,和室第六,知时第七,成胎第八,治病第九,祈祷第十,杂引常

  • 易经古本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1851-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一生著述甚丰。其易学著作除此书外,尚有《四益易说》、《易生行谱例言》等。此书所谓易经古本,并

  • 留青日札

    三十九卷。明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贡举为应天教授。曾率兵抗击倭寇。田艺蘅博文强记,熟悉明代掌故,喜欢游历,足迹几半天下。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传世之作主要有《

  • 讯斋遗稿文钞

    二卷。《诗钞》一卷。清褚维垕撰。浙江余杭人。生卒年和事迹未详。此编文钞二卷。卷一收文十一篇。卷二收文十篇。诗钞一卷,包括古风、律诗、绝句,计五十首。卷首有其侄谭廷献撰叙,称太守之学于史,平生文章长于纪

  • 南华真经口义

    见《庄子口义》。

  • 荆南倡和集

    一卷。元周砥、马治同撰。周砥字履道,江苏无锡人。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二人事迹皆附载于明史文苑传中陶宗仪传末。至正间,周砥遭乱,客居马治家;马治馆周砥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唱和,积诗一卷,各录一帙而怀

  • 交翠轩笔记

    四卷。清代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字西雍,号匏庐,嘉兴人(今属浙江),官至江西道员。著有《论语孔注辨伪》、《说文古本考》、《常山贞石志》、《铜熨斗斋随笔》等书。此书是作者官居大名时所撰写的,交翠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