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言集注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十五年,撰《资治通鉴》。神宗死后,哲宗即位,司马光归朝为相,尽改新法,恢复旧制。死谥文正,追封温国公。著有《切韵指掌图》、《潜虚》、《稽古录》、《涑水纪闻》文集等。《资治通鉴》这部巨著,虽是为统治阶级提供统治的经验借鉴,但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所以《资治通鉴》在古代史籍中是值得精读的一部书。是宋代史学的光辉杰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法言》汉扬雄撰,司马光集注,诸史志皆有著录:《法言》十三篇《汉书·艺文志》著录。《隋书·经籍志》著录,六卷、十三卷、十五卷不同本,《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著录皆同《隋志》。《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法言》是扬雄摹仿《论语》的形式写成的。这部书中,包括以下几个论点:天是没有意志,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但人道却是有为的,从而批判了无为而治说法;政权的得失,是人为的,而不是依赖天,天数只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势,从而驳斥了神权论的历史观;鬼神是渺茫的,神仙是不存在的,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死亡乃是自然的法则,从而驳斥了长生不死的迷信等……。词义艰深,故司马光采诸儒之说以注此书。自汉以来《法言》注本颇多。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排印本,题为《法言疏证》。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排印本,改题为《法言义疏》。此本是《法言》注中最详细的本子。

猜你喜欢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中兴间气集

    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

  • 听园读左随笔

    二十卷。清李艺元撰。艺元,长沙(今湖南长沙)人。该书是作者研读《左传》的心得体会,笔录而成。不录经传全文,有所论说,就分条罗列。对《左传》中的经义、文字训诂、人名地名有所考订。该书卷首至卷八为《测义》

  • 商文毅年谱

    四卷。明商振伦撰。商振伦乃商辂长孙,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是振伦为商辂所作年谱,其中年谱二卷。书前有商辂小像八幅,用图像形式展现了商辂由乡试至官谨身殿大学士时的情况,显示出作者未能免俗的意图。而其中的言

  • 论语足征记

    二卷。清崔适撰。适字适之,浙江吴兴人。清光绪举人。毕业于诂经精舍,为俞樾的高足。是书前有崔适的自序,其认为汉宣帝时,齐人王吉为齐论作传,鲁人龚奋为鲁论作传。西汉末古论始出,其传为刘歆所作,歆托名为孔安

  • 仪礼先易

    六卷。清吕仁杰撰。吕仁杰,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诸生。不喜欢交游,中年时代就锐意进取,开门授徒,致力读书,不专攻举业。其徒弟能背诵《仪礼》者达十多人。著《仪礼先易》,以便于初学,另外

  • 阴符经玄解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

  • 施注苏诗

    四十二卷。《东坡年谱》一卷。《王注正伪》一卷。《苏诗续补遗》二卷。宋施元之撰。施元之,字德初,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仅从陆游书序中知其官为司谏。同注者为吴郡顾禧,施元之子施宿,又为补

  • 六书赋音义

    三卷。明张士佩(生卒年不详)撰。士佩字澽滨,韩城(今属陕西)人。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此书取《洪武正韵》所收诸字,按偏旁分为八十五部,每部皆访梁周兴嗣《千字文》作四言韵语连贯之

  • 梦泽集

    二十三卷。明王廷陈(约1531年前后再世)撰。王廷陈,字稚钦,湖北黄冈人。生卒年不详。幼好弄,颖慧绝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官至裕州知州。廷陈才高,诗文重当世,一时才士鲜能过之。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