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平山堂话本

清平山堂话本

残存二十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洪楩字子美,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明嘉靖时出版家和藏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收藏书籍很多,著录有《洪子美书目》。刊刻的书籍版心有“清平山堂”四字。今见洪楩以清平山堂之名刻的书,除话本小说外,尚有《夷坚志》、《唐诗纪事》、《绘事指蒙》等。该书原名并非《清平山堂话本》。据清顾修《汇刻书目初编》和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有《六十家小说》一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十篇,共六十篇。今发现的《清平山堂话本》有《雨窗》、《欹枕》等集名,正相吻合,故可证其原书名应为《六十家小说》。1929年,小说收藏家马廉(隅卿)得日本友人所示照片(日本内阁文库藏残本十五篇),因版心有“清平山堂”四字,即以《清平山堂话本》为题影印出版,书名沿用至今。1933年,马廉又发现宁波范氏天一阁旧藏残本,书根题《雨窗集》、《欹枕集》,三册十二篇,即以书根题名刊行,后来刊印时被并入《清平山堂话本》,故计有二十七篇。每篇独立成篇,各演一个故事,多系宋元旧作。亦杂明人作品,而明人之作亦可能是依原文转抄。考其语体风格,结构板拙,语言质朴,润饰雕琢的痕迹不重,较多保留了宋元话本原貌。内容广泛,题材众多,涉及各类人物。较优秀作品有《快嘴李翠莲》等。亦有封建道德说教和迷信等消极思想因素。它对后代小说影响很大,冯梦龙“三言”收入十篇,但经过加工整理,文字形式有很大变化。该书重要价值是可作为研究宋元话本和小说史的参考资料。版本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残本三册十五篇,1929年马廉发现后由北平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据照片影印。另有宁波范氏天一阁藏残本《雨窗集》、《欹枕集》十二篇,1933年马廉平妖堂据以影印,据书根题《雨窗集》、《欹枕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合马廉《清平山堂话本》、《雨窗集》、《欹枕集》影印出版,仍题《清平山堂话本》。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谭正璧校注《清平山堂话本》排印本。1987年和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重新整理印行。

猜你喜欢

  • 荀子集解

    二十卷。清王先谦(见《尚书孔传参证》)撰。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可谓清代《荀子》研究集大成之作,虽不能说全面收集,但不失为研究《荀子》提供最方便的书。是书,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而分别依次

  • 据梧诗集

    十五卷。清管(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管,字据梧。武进(今江苏省丹徒县)人。本集计有《吹万集》二卷,《柏轩草》二卷,《修琴阁集》二卷,《鸥驯集》二卷,《天外集》二卷,《圃华集》二卷,《寓檗稿》三卷。

  • 天台无见睹和尚语录

    二卷。元代释先睹(生卒年不详)撰。先睹,俗姓叶,字无见,为天台显族。自幼资性秀颖,嗜书如命,过目成诵。父母素望他儒业成家,光宗耀祖。只因沙门东洲善公预示其孩童“此法器宜无滞”,感动其父母,遂诺先睹出家

  • 文学研究法

    四卷。姚永朴(1862-1939)撰。姚永朴字仲实,安徽桐城人。曾主讲国立法政学校,应文科大学之聘,编订讲义。著有《国文学》四卷,翔赡而简易,典显而精凿。本书分二十五篇:起原、根本、范围、纲领、门类、

  • 伤寒缵论 绪论

    各二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

  • 书义断法

    六卷。元陈悦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自题曰邹次,亦不可确知其籍贯。此书说解《尚书》,于经文不作全面说解,仅摘录书中可供命题之文,逐句加以诠释,并标明作文之程式与要领。书首冠以“科场备用”,知此

  • 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正明(生卒年不详)撰。正明,俗姓常,字养拙,蒲州(今属山西省)人。生秉异姿,独怀幽趣。某夏日近黄昏之时,他仰望青天,喟然长叹:“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遂落发于南海普陀,时年二十岁。

  • 惜香乐府

    十卷。宋赵长卿(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

  •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

  • 四书晰疑

    无卷数。清陈鋐撰。陈鋐详《四书就正录》条。此书成于乾隆元年(1741),作者意在解晰四书疑义,故而名为“晰疑”。书中于朱熹以来各家解说四书确当者略而不说,选择各家解说不当之处予以晰明,尤其着重解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