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南通志

湖南通志

①一百七十四卷,首一卷,清陈宏谋、杨廷璋修,范咸、欧阳正焕纂。陈宏谋(1696-1771),原名为陈弘谋,字汝咨,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初授吏部郎中,乾隆间历任浙江、云南、江苏、陕西、江西、安徽、河南、福建、甘肃、湖南、广东、广西各省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以及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三十六年因病致仕,刻苦自励,治程朱之学,著有《培远堂全集》等。杨廷璋,时任湖南布政史。范咸,字浣浦,归安人,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欧阳正焕,字竹淦,衡山人,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乾隆二十一年(1756)陈宏谋任湖南巡抚后,布政使杨廷璋倡议创修湖南通志,并请之于陈。陈欣然同意。遂聘范咸、欧阳正焕主纂。未几,陈转任陕西巡抚。陈以志未成,携稿之秦,审订集成,惓惓之心,实为可贵。乾隆二十二年(1757)《湖南通志》终于成书,并刊行。《湖南通志》乾隆二十二年刻本,全书共一百七十四卷首一卷,分为三十七门,依次为星野、沿革、舆图、疆域、山川、城池、关隘、津梁、堤堰、公署、户口、田赋、蠲恤、积贮、矿厂、学校、典礼、秩祀、风俗、物产、兵防、驿传、理苗、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流寓、古迹、陵墓、寺观、仙释、祥异、艺文、拾遗。此志体例有所创新。旧例天章汇叙卷首,以尊圣制,然其并非不易之体。今则就各门内所奉谕旨,以次分载,庶免挂漏。此志记事详,凡关“吏治民生之大计,以至土俗人情之细微”,皆“搜辑不遗余力”。而一些显示湖南特点之事,则更详加叙述。如湘西生熟苗人杂处,历代叛、服靡常,因特立理苗一门,将自来不靖之由及怀柔之首,广稽备述。堤堰乃湖南特重,则别立一门,详述水利工程沿革变化。此志除卷首有总序外,各门均有小序,述本门之要旨,其征引有据,要言不烦,行文亦优雅,实为佳品。后人称此志记述详实,体例得当,其某些部分,如《山川》、《职官》、《选举》等,甚至优于全志。② 二百一十九卷,首三卷,末六卷,清巴哈布、翁元圻修,王煦、罗廷彦、袁名曜、张家榘等纂。翁元圻字凤西,浙江余姚人,进士,时有文名,曾任湖南布政使。王煦,上虞人,曾任甘肃爱渭县知县。罗廷彦,衡山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袁名曜,湖南宁乡人,曾任翰林院侍读。张家榘,湘潭(今湖南湘潭县)人,举人。翁元圻任湖南布政使时,以乾隆前志创修已逾六十年,亟应续辑,备湖南一方掌故,爰请于总督马慧裕、巡抚巴哈布。获准后,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冬设局,聘王煦、罗廷彦、袁名曜、张家榘等人主持纂辑事。历四年而书成。《湖南通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二百一十九卷,首三卷,末六卷。分为四十四门,依次为星野、舆图、建制沿革表、建制沿革考、疆域、山川、城池、关隘、津梁、堤堰、公署、户口、田赋、蠲恤、积贮、矿产、钱法、盐法、学校、典礼、祀典、兵防、驿传、兵事、苗防、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流寓、仙释、方技、风俗、物产、祥异、古迹、陵墓、祠庙、寺观、艺文、金石、丛谈。此志卷首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诏谕,但御制诗文仍编入各门,并非完全拘泥于旧惯例。《星野志》中用西法详细列出全省郡县经纬度数。《舆地志》中以画方计里之法绘出总图及各分图,亦颇精确。《建制沿革表》和《建制沿革考》于古今因革纤悉靡遗,有令阅者不倦。《山川志》遵一统志例,引据山经水志,分县条例,并附辑名贤之诗文记叙足资考证者。《苗防志》首为总记,志其峒砦,次按代编年,详书边事。《风俗志》于楚风之外更博采汉宋诸家所记苗语旧俗。似此皆显示辑纂者别具卓识。又如《艺文志》之遵四库书目,分列经、史、子、集四部。《金石志》搜稽宏富,而其记载,断制仍见谨严,较为符合通志体裁。综观全志,分门别类繁而不杂,附列兼收,约而悉当,是为名著。③ 二百八十八卷首八卷末十九卷。清李翰章、卞宝第、庞际云修,曾国荃、郭嵩焘、李元度纂。李翰章(?-1899),字筱泉,又字筱荃。安徽合肥人。曾任湖南永宁、益阳、善化知县。咸丰初年为曾国藩主持湘军粮台,历任江西吉南赣宁道、广东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迁湖南巡抚,率兵进攻太平军李世贤部,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同治六年后历授江苏巡抚,署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光绪八年(1882)丁忧去官。十四年起授漕运总督,次年改两广总督。二十一年反对巡抚马丕瑶革除闱姓赌博捐,为舆论所不满,借疾去官。卞实弟(?1892),字颂臣,江苏仪征人。咸丰举人。历官浙江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尹。同治五年(1866)出任河南布政使。次年擢福建巡抚。光绪八年(1882)授湖南巡抚,曾捕杀哥老会首领云璈等人。次年署湖广总督。十一年还任湖南巡抚。奏准裁汰绿营兵额以节饷需。十四年擢闽浙总督兼管福建船政。十八年因病解职。庞际云(?-1884),字省三。直隶宁津(今属山东)人。咸丰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入曾国藩幕台参与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占南京,升江宁盐巡道。八年署两淮盐运使加按察使衔。光绪十年(1884)署湖南巡抚,旋调云南布政使。有《十五芝山房文集》。曾国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年更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广东巡抚。曾任驻外公使。后以讲学和著书终其一生。其纂辑方志有《湘阴县图志》和《湖南通志》。其认为纂辑志书“非徒以资考证,实亦经世之学”,被后人誉为有识之见。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又字笏庭,与天岳山樵,又与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官至贵州布政使。其博学能文,所著《国朝先正事略》、《国朝彤史略》、《名贤遗事录》均为佳作。其纂辑的志书有《南岳志》、《平江县志》和《湖南通志》。此志于同治七年(1868)开局纂辑,十三年(1874)成稿,光绪五年(1879)开雕,十一年(1885)刊行。《湖南通志》光绪十一年刻本。全书二百八十八卷首八卷末十九卷,分为十五门。一地理(舆图、沿革、分野、晷度、疆域、水道、山川、关隘、古迹、陵墓、风俗),二建置(城池、公署、津梁、堤堰),三赋役(户口、田赋、蠲恤),四食货(积贮、盐法、钱法、矿厂、权税、物产),五学校(学官、学额、书院),六典礼(仪节、祀典、祠庙),七武备(兵制、驿传、苗防、兵事),八封建(始封、嗣封、名谥),九名宦,十职官,十一选举(制科、进士、举人、五贡、世爵、世职、荐举、军功),十二人物(耆寿、义勇、技术、列女),十三方外(寺观、仙释),十四祥异,十五艺文(经部、史部、子部、集部、金石)。别以杂志附卷末,其又分为纪闻、述异、摭谈和辨讹。此志所引诸书,皆具列原文。标列出典,颇为精详。书中间有按语,以参考同异,亦均典赅可取。《武备志》叙水师、乡团事甚详,皆因湘军崛起兵制为之一变,其事其人尤多可记者。《人物》、《艺文》搜采宏富,文多而不伤于繁。郭嵩焘、李元度名家手笔确实不凡。该志尚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交泰录

    二种 四卷 明龙大有撰。龙大有,官河南按察使,事迹不详。《交泰录》一书是辑明人杨士奇的《三朝圣谕录》三卷和李东阳的《燕对录》一卷二种成书。龙大有以古今君臣相遇艰难,自周秦以迄唐宋,难有君臣相得,从容问

  • 无甚高论

    七卷。明赵鸿赐(生卒年不详)撰。赵鸿赐,字承元,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中副都御史赵钱之子。此书共七卷,杂引佛经及释子语录,而以圣贤之经传互相辨证,大旨以援墨入儒为主。

  • 锦囊小史

    一百零四种,一百零八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自汉至明之名贤著述,共分八册,主要有:汉马融《忠经》、汉甘公石申《星经》;梁陶弘景《冥通记》、晋干宝《搜神记》、晋陶潜《搜神后记》、宋刘义庆《幽明录》、《大

  • 陈竹山文集

    四卷。明陈诚(约1407前后在世)撰。陈诚,字子实,吉水(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授行人,永乐中哈里入贡,诏送使臣还国。陈诚因此遍历哈里等十七国,后官至右通政。著有《使西

  • 别下斋丛书

    二十七种,九十一卷,清蒋光煦编辑。蒋光煦字生沐,号放庵居士,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少孤好学,喜藏书,积书达四五万卷,著有《东湖杂记》等。以其书室“别下斋”为名辑刊《别下斋丛书》,取宋王应麟“困而

  • 春秋纬汉含孳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汉含》、《春秋汉含孳》。说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获麟为汉家受命之瑞,预示刘季继起为王,汉室孳生,故名《汉含孳》,旧有宋均

  • 董方立遗书

    九种,十六卷。清董祐诚(生卒年不详)撰。董祐诚字方立,初名曾臣,江苏阳湖(今属江苏省武进县)人。嘉庆年间举人,曾游历各地,记山川形势及政治利弊,对律历舆地也颇致力研究。是书所收九种,有五种为数学著作:

  • 娄县志

    三十卷,首二卷。清谢庭薰修,陆锡熊纂。谢庭薰,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事娄县。陆锡熊,娄县人,官侍郎。卷首上卷为巡典,下卷为宸翰;卷一志沿革;卷二志建置;卷三志疆域;卷四、五志山川上下;卷六、七志

  • 周易通略

    一卷。明黄俊撰,黄俊字熙彦,丰城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曾任国子监助教。诸生问业,先授以四书会要,后编集先儒成说,《易》三十三条、《书》二十八条、《诗》二十一条、《春秋》十七条、《礼记》十条,五经各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