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玄学正宗

玄学正宗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清人避玄字讳,故《玄学正宗》又作《元学正宗》。据《道藏》本《易外别传》一书后俞琰之子仲温跋文所述,《易外别传》原附《周易集说》之后,因刊《阴符经解》,将《周易集说》(含《易外别传》)、附《符经解》、《沁园春解》三书(皆俞琰所作)共为一帙,同锓诸梓,将于四方高士共之。总名为《玄学正宗》。此书今已难见原貌。《四库提要》著录的《玄学正宗》一书,分上下二卷。其上卷列经传及先儒之说,以阐明《周易》坎离水火之旨;下卷载赋诗各一首,题为《易外别传》,附于《周易集说》之后,又附俞琰关于吕岩《沁园春》解及俞琰《阴符经解》,总名为《玄学正宗》。此书要旨,阐述内丹修炼之道。据俞琰之言,称子时曰坎卦,肾气生,午时曰离卦,心气生,认为内炼之道至简至易,惟降心火于丹田。此说与宋代张伯端《悟真篇》自序所称截然相反。张伯端认为世人以心肾为离坎,配肝肺为龙虎,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还丹,必无所就。张伯端和俞琰各持一说,是丹家各有所见,无须深究。而这里所谓《易外别传》,只收一诗一赋,是《道藏》本《易外别传》中所附《玄牝之门赋》及《水中金诗》,原本不题撰者姓氏,列于俞琰及其子后序及跋文之前。据此知其书是后人采摘《易外别传》中的诗、赋而误题《易外别传》,并依俞氏仲温合三书为一帙,总名为《玄学正宗》之说而裒集成书。说明此书非出俞仲温之手,或刊刻之误也有可能。书中所引三书,今各有传本。其中《周易集说》,现载于《四库全书》易类。《易外别传》,载于《四库全书》道家类,明《道藏》也收录有此书。本书所收“一诗一赋”,现载于《道藏》本《易外别传》之后。本书所收俞琰关于吕岩《沁园春》解,现载于《道藏》,题《吕纯阳沁园春丹词注解》。据此三书,可知俞琰内丹说之旨。只是《玄学正宗》一书,传本极少。《四库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道书全集》本。

猜你喜欢

  • 西征记

    一卷。宋卢襄撰。卢襄,字赞元,衢州(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卢襄赴京春试时记行之作,《四库提要》考证其当作于哲宗时。所记之事均无所考据,又杂载诗歌,颇近传奇小说之流。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 东林点将录

    一卷。明王绍徽撰。王绍徽(生卒年不详)。咸宁(今陕西西安)人。万历进士,授邹平知县,历户部给事中、太常少卿。原“居官强执,颇以清操闻”,(《明史·阉党传》)天启间附魏忠贤,进吏部尚书,后因卖官获赃落职

  • 汉魏石经集拓

    四集(原拓本)。汉魏石经集拓,凡四集。第一集为大兴孙壮集拓,前有民国十七年鄞县马衡的序和所编的目,计汉、魏两刻,凡一百一十六石,一千零九十八字。第二集为大兴孙壮与徐洪宝辑拓,前有目,为孙氏所编。计汉、

  • 中都储志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 湛然居士文集

    十四卷。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皇族子孙。元太宗窝阔台时,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担任必阇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文集以诗为主,其中西域诗六十

  • 翻译治家格言

    一卷。汉本清朱用纯撰,其生卒年不详;满本德保莅。朱用纯字致一,江南昆山人。父集璜,明季以诸生殉节。用纯菇哀饮痛,自比庐墓攀柏之义,故别号柏庐。德保字定圃,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姓索绰罗氏,赐汉姓石氏。乾

  • 周易消息

    十四卷。清纪磊撰。纪磊字位三,号三斋。乌程人。作者研究三十年,此书是其代表之作。卷首为凡例及卦图,卷二至十四则依经传次序作注。大体用王弼本。又参用郑玄本,把文言放在系辞后说卦前。作者认为,杂卦为文王所

  • 周易窥余

    十五卷。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两宋之际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著有《周易窥余》十五卷、《大易赋》一篇、《北山集》、《经史专音》、《西征道里记》等书。精于《易》学,说经颇有新

  • 易象管窥

    十五卷。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号广寓居士,浙江嘉兴人。其兄黄洪宪,两人都喜欢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卷,今未见传本。正宪此书用王弼之本,所注专主于义理。为说以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为宗,用

  • 抱冲斋石刻

    十二卷 清斌良辑。此帖收赵孟頫书四卷,董其昌书七卷。成亲王永瑆及潘弈、钱泳书共一卷。赵书八种,为《圣主得贤臣颂》、《道德经》、《唯识论序》、《昼锦堂记》、《不自弃文》、《陋室铭》、尺犊三通、《赠麻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