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留青日札

留青日札

三十九卷。明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贡举为应天教授。曾率兵抗击倭寇。田艺蘅博文强记,熟悉明代掌故,喜欢游历,足迹几半天下。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传世之作主要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玉笑零音》、《易图》等。《留青日札》,现存三十九卷,是一部杂记明代社会风俗、艺林掌故的书。内容包罗广泛,足以考掌故,观风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卷一“三京三都三天”一条,记明代建都经过甚详;卷四记查抄刘瑾、钱宁、江彬、严嵩等人家产,备列细目;叙严嵩义子鄢懋卿贪赃枉法的罪恶以及明初富翁沈万三事,亦俱载始末,都是有关朝政的史料。卷二“刺纸”一条,记嘉靖以来官吏在过年节时馈送礼品,以销金大红纸为礼书,并指出这样奢侈暴殄,无异于吸民骨髓、膏血;卷一“风变”一条记隆庆二年由于有选绣女的讹言,造成民间恐慌,混乱的情况,尤为具体,相当深刻地表现了这种虐政的祸害和人民抗拒情绪的强烈。此外如卷一记杭州赌博之盛行,卷二记徽州等处“弄新妇”之风,为研究明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参考资料。尤其可贵的是,出身于富庶乡宦之家的田艺蘅对穷苦农民的境况亦很留心,如他如实地记录下了农民“饥荒之年,甚至于掘草根、剥树皮以度朝夕”,甚至有“取饭锅米汤以炒菜,名曰米油,其穷甚矣”的记录,进一步揭露阶级对立的尖锐。另外其卷三“社夥”一条,已为研究戏剧史者所恒用。卷二十一“祝英台”条,是关于梁祝故事演变之迹的较早记载。原只有明刻本,十册,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书内有刘绍恤序(作于万历元年即1573年),蒋灼序,庞嵩等书。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另有《留青日札摘抄》四卷,收在《纪录汇编》中。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留青日札》全三册。

猜你喜欢

  • 周礼撮要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

  • 南唐二主词笺

    一卷。清刘继增(生卒年未详)撰。刘继增字石杳,江苏无锡人。继增得泰昌元年(1620)吕远刊本《南唐二主词》一卷,侯文灿既未曾见,而《词谱》所引,亦与此不同。与汲古阁抄本编次虽同,此多卷末〔捣练子〕一首

  • 衎石斋纪事稿

    十卷。《续稿》十卷。《刻楮集》四卷。《旅逸小稿》二卷。《续良吏述》一卷。清钱仪吉(1783-1850)撰。钱仪吉字蔼人,一字新梧,号衎石,一号心壶(又作星湖),又自号衎山樵。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选庶

  • 居常饮馔录

    一卷。清曹寅(1658-1712)撰。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原籍丰润(今河北丰润县)。先世为汉族,自其祖父起为满洲贵族包衣(奴仆),隶属于正白旗,一说为镶蓝旗汉军。康熙年间,官至通政使、管理

  • 真草干字文帖

    一卷。隋僧智永书,宋薛嗣昌刻。薛嗣昌,生平里贯不详。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代孙,家传书学,精于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据薛氏之题跋,该帖便是据其中之一传本——“长安崔氏藏本”

  • 枕葄斋春秋问答

    十六卷。清胡嗣运(详见《枕葄斋诗经问答》)撰。该书不全录《春秋》经文,也不尽释全经,有所论说,则设为问答之辞,以阐发经义。前十五卷大体上依违《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之说,以及孙复、胡安国之

  • 诗考补注

    二卷。附《补遗》一卷。清代丁晏撰。丁晏曾著《六艺堂诗礼》七卷,此书即为其一。宋王应麟《诗考》因系草创,未及审定,错误较多,有的前后重复,有的次序失当,有的援据不准。近世刊本讹误更多。丁晏此书对《诗考》

  • 钟鼎篆韵

    七卷。元杨銁(生平不详)撰。杨銁字信文,临江(今江西清江)人。是书系夏商周彝器文字之汇编,依《唐韵》编辑而成。共采金石器物三百零八件,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字,计上平九百五十七字,下平六百八十二字,上声一千

  • 钱敏肃奏疏

    九卷。清钱鼎铭(1824~1875)撰。钱鼎铭,字新之,号调甫,江苏太仓人。举人出身,官至河南巡抚。是书首录赐恤立传予谥诸谕旨及祭文碑文列传,附请恤诸疏。卷一自同治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谢授直隶按察使摺起,

  • 四书讲

    四十卷。清金松撰。金松字仞直,浙江嘉兴人。是书前有汪漋序、金松自序、看书十则以及例言。其书以讲为名,每章有总旨,每节有正讲,有析讲,其单句单节,自为一章者,只有正讲析讲而无总旨;或者虽分数节,而旨归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