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钟山志

石钟山志

十六卷。清胡传钊撰。胡传钊,字丽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官江西知府。石钟山在湖口县有二。县治南为上石钟山。县治北为下石钟山。距县治各一里。两崖相对,壁立数百仞。隔九江郡六十里。《石钟山志》光绪九年(1883)刻本,共十六卷。分为十六门。首训典(附奏议)。次形势(附沿革、城垣、兵制)。次山水。次建置。次金石。次游览。次祥异。次轶事。次杂识。次武功,历朝纪略。次武功,国朝纪实。次艺文,历朝文徵。次艺文,国朝文徵。次艺文,历朝诗录。次艺文,大小孤山历朝诗录。次艺文,国朝古今体诗。次艺文,古今体诗。兹篇考石钟山名之由来,有异于他志者。旧志多从《水经注》,谓山下水石相搏,响若洪钟,故名。兹篇则谓上、下钟崖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故名。此说以形言,非以声言,似较有理。以声言者,有牵强之处。

八卷。明王恕编。案当时有二王恕。一为三原(今陕西咸阳)人,明史有传。一即此王恕,江西湖口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议。其生卒年不详。湖口有上下石钟山,即苏轼作记者。王恕以其为邑之名胜,因辑古今题咏、赋、传、记、跋等文,都为一编。虽以志为名,实为总集。《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青琐高议

    前后集各十卷。宋刘斧(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刘斧,字里,生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迹亦知之不多。人称刘斧秀才,足迹曾遍及太原,汴京,杭州各地,推测他早年时代当在北宋仁宗年间,后期生活当在哲宗赵煦或更后

  • 一贯编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

  • 范氏三女史同怀诗

    一卷。清范士熊选编。范士熊,生卒年不详。此书是编者于咸丰三年(1853)将范德芳、范德俊、范德嫁三姊妹之诗合在一起精刻而成的。范德芳,河南河内(今沁阳)人。知县范照范之长女,教谕赵邃之妻。清代诗人。所

  • 诗经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诗经》来解释《尚书》者,其中以“锡尔介圭,以作尔宝”来解释“班瑞于群后”;以“投彼有北”解释“流共工于幽州”;以“万邦作孚”解释“彰信兆民”;以“殷不用旧”解释“播弃

  • 杨忠武公年谱

    一卷。清杨国佐、杨国桢(1782-1849)编。国佐事迹不详,国桢字海梁,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入赀为户部郎中,出任颖州知府,迁河南布政使、巡抚,调山西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闽浙总督

  • 世史积疑

    二卷,旧称为元李士实撰,书前自序中写道“至正七年壬申(1347年)三月朔书。”据考证至正七年为了亥年,非壬申年;而元代亦未闻有李士实其人。惟有明新建(今属江西)人李士实。士实是成化进士,正德年间宁王宸

  • 六朝声偶删补

    七卷。明邵一儒编。邵一儒字仲鲁,山东海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20)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1621)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1),故其序以泰昌纪元。徐献忠曾有《六朝声偶》,

  • 读易隅通

    二卷。明来集之撰。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安庆府推官,太常寺少卿。此书成于来氏任安庆府推官时,其自序曰:于守城却敌之余,庐居读《易》,防守解严,而予于《易》亦时有通悟处矣

  • 莲峰志

    五卷。明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举人。明亡隐居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占衡阳时,投入抗清斗争,次年参加桂王政权。

  • 读大学偶记

    一卷。清邱壡撰。壡字铸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布衣。是篇随意涉笔,间有精切语。如谓心意知即物而生,当身合下都到。才格即致,才致即诚,才诚即正,才正即修。修身以下有本末,修身以上无本末。谓为民父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