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磨盦杂存

磨盦杂存

一卷。近人桑宣撰。桑宣字右声,号磨盦,宛平(今北京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桑氏说经之作,由十四篇札记组成。内容为“《禹贡》《尔雅》《诗》谱九州同异质疑”,“三国经师传授源流考证”、“礼服问外兄弟说”、“夫为妻禫说”、“《春秋》鲁不书朝聘质疑”、“《公羊》传任使若义辨证”、“《乐记》注訢读为熹訢熹声近广疏”、“《读史通惑·经篇》辨”、“《说文》引经补”、“《说文》声读同字例”、“《说文》蕲二字考”、“《说文》从古声说”、“它也字异同音均辨证”、“《春秋》僖公事阙书。”其说经专宗郑玄之义,并能折衷诸家,颇得乾嘉学者家法。“《说文》引经补”、“《说文》声读同字例”两篇,足以补前人之所未备。唯“《说文》从古声说”似嫌未审。据金文,“”字当训从手取甘,甘亦声,“古”乃“”或“”形写之讹。从语音看亦难通,“”字古音谈部,“古”字古音鱼部,相去甚远,且声类远隔,因此,“”字不可能从“古”得声。《磨盦杂存》有《铁研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

  • 古易诠

    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孺孝,江苏常州人。邓氏先辑明人《易》说为“今述”若干卷,继辑古今诸家《易》说为《易诠》。按吕祖谦古《易》本次序排列,为上下经、《彖传》、《象传》、《系辞

  • 尚书通义

    十四卷。清方葇如(详见《周易通义》)撰。《尚书通义》一书体例,与葇如另书《周易通义》大略相同。即以四书成语诠释经文,而不及文字诂训与考证。大多为附会经义,于解经无甚补益。如《禹贡》“五百里甸服”至“五

  • 丁氏韵学丛书

    五种,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字韵渔,别字西兰,山阳(今属陕西省)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教授淮南。丛书收《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解用字通假;《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

  • 全州志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清黄德星纂修,李宏湑续修。黄德星,字聚东,广东陆丰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二十(1755)年至二十二(1757)年任全州知州。李宏湑,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人,贡生。乾隆

  • 易斋集

    二卷。明刘璟(?-1402)撰。刘璟字仲璟,浙江青田人,诚意伯刘基之次子,生年不详。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太祖命其袭承父爵。刘璟让于其兄子廌,乃特设阁门使授之,以性格刚直著称。不久为谷王府左长史

  • 嫏嬛记

    三卷。旧本题元伊世珍(生卒年不详)撰。伊世珍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卷首载张华为建安从事,遇一仙人,引至石室,见石室多奇书,因问其地为何地?仙人回答曰:“嫏嬛福地也”。后伊世珍依据其事撰成此书,特定名为《螂

  • 明堂灸经

    八卷。旧题西方子撰。西方子身世不详。《四库全书》将此书归入宋代著述。书中专论灸法而不言针,受王焘《外台秘要》影响很深。全书分八卷,每卷皆无题名,按人身穴位图分卷。卷一为头、胸、腹正面图,三幅;卷二为手

  • 驳箴膏肓评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该书是为反驳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箴膏肓评》而作。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若干条,每条下面先摘录何休《左氏膏肓》,然后摘录郑玄《箴膏肓》,接着摘录刘逢禄

  • 经世宏辞

    十五卷。明沈一贯(1513-1615)编。沈一贯,字肩吾,号蚊门。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沈一贯曾以吏部侍郎加太子宾客假归,又特起教习庶吉士,因检列朝馆课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