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禘祫辨误

禘祫辨误

二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江宁(今南京)人。著有《大易择言》、《彖爻求是说》。程氏释禘祫认为:大禘是殷祭。禘是祭宗庙而非祭天,王肃解诂远胜于郑笺。烝祭、尝祭必定将远近祖先合祭于太庙,以此表达敬意,大概推断祖先之意,也想象活着的人那样聚集一堂饮燕乐。这就是祫祭的意思。祫祭于亲庙尚不满足,因之进一步祫祭于毁庙。(未过高祖者为亲庙,过高祖者移神主于太庙中,称毁庙。)祫祭于毁庙尚不行,进而祫祭于太庙。祫祭之礼方毕。禘祭仅一种,祫祭实有两种。《礼记·曾子问》“祫于祖庙无虚主”这是烝祭、尝祭之祫祭,是小型祫祭,通用于天子、诸侯。《公羊传》“毁庙未毁调之主皆升于太祖”这是夏季举行的祫祭,是大型祫祭,只适用于天子,这种祫祭就是禘。自古来学者之失,在于认为禘祫不是时祭,同时“五年一禘”,“殷祭”等语又自《礼》纬书窜入《公羊传》,此后即谬种流传,人多不辨。该书首辨禘祫不在时祭之外,次言禘为夏季祭,再次辨《公羊传》“五年而再盛祭”。“殷祭”之误,再次辨郑玄、何休从《礼·纬》之误,再辨唐赵伯循一祭“以始祖配之”不兼群庙之误,再辨胡致堂天子仅有禘祭无祫祭之误。援引丰富,很有参考价值。该书现存道光五年(1825)东山草堂刻本。

猜你喜欢

  • 地理大全

    一集三十卷、二集二十五卷。明李国木(生卒年不详)撰。李国木,字乔伯,汉阳(今属湖北省)人。此书是李国木编撰的堪舆类图书集成。全书分一二两集。其第一集第一、二卷为晋郭璞《葬书》;第三至六卷为唐邱延翰《天

  • 异同韵辨

    五卷。清王筹撰。筹字鹤山,山东安丘县人。筹以为历代韵本繁略失当,意见分歧,初学者往往平仄不辨,作诗易至失占,作赋必多出韵,因以今韵为本,折衷于《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撰为是编。就韵中可以通用、

  • 巴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清王尔鉴修,王世沿纂。王尔鉴,进士,曾任巴县知县。王尔鉴任巴县知县后,从乾隆十六年(1751)开始纂修县志,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方竣事,十年内铁积寸累,笔削去取,致力之勤,令人赞叹

  • 毗陵忠义祠录

    四卷。附录一卷。明叶夔(生卒不详)撰。叶夔,字司韶,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成化(1465~1487)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毗陵,常州古郡名,此指常州。该书记载设立忠义祠的过程。宋德祐元年(12

  • 尚书约注

    四卷。清任启运撰。任启运字翼圣,荆溪(今江苏宜兴)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任氏学兼汉、宋之长,且无所偏依。本书到光绪年间,由其族孙任筱沅以抄本付梓。此书先列目录于卷首,每篇之下,都注明

  • 汉魏诗乘

    二十卷。明梅鼎祚(生平见《宛雅》条)编。其所辑汉、魏、六朝之诗,又名《八代诗乘》。其中,六朝诗多所删削,而汉、魏诗则全载。此书作于冯惟讷《诗纪》之后,其意欲补其轶阙。但真伪杂陈,实为缺欠。《四库全书》

  • 读史稗语

    十一卷,清徐枋撰。徐枋字昭法,号俟斋,长洲(今属江苏省吴县)人,自号为秦余山人,为明崇祯年间举人。明亡后因父殉难,自己从此隐居不出,守约固穷,四十年如一日,与沈寿民、巢鸣盛同称海内三遗民。著有《居易堂

  • 山堂琐语

    二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是陈霆自山西提学佥事归田后所作。此书共二卷,杂引经传,以己意论断。其词意儇薄,如谓盗发魏王之冢而竹书出,盗发楚王之冢而《考工记》出,二盗于发冢则有罪,于诏世则

  • 汉杂事秘辛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有明代作家杨慎题辞,故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认为此书是杨慎伪作。鲁迅也持此说。《杂事秘辛》之“秘辛”二字,类似卷帙甲乙名目。其“杂事”,主要记叙汉桓帝刘志懿献梁皇后被选及册立的故事

  • 古欢室诗词集

    四卷。清曾懿撰。曾懿,字伯渊,华阳(今四川成都东南部)人。生卒年不详。嫁袁幼安。曾懿少颖慧,工书画,善诗词。是集卷首有序五篇。卷一《浣花集》,乃浣花草堂闺中所作;卷二《鸣鸾集》,乃鸿案相庄,鹿车同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