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讲学于“侣仙堂”,从事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从顺治中期至康熙初期,四十年间“谈轩岐之学者咸归之”,攻研古典医籍,辨其是非,从学者甚多。培养大批医生,名盛一时。著有《伤寒论集注》、《本草崇原》、《伤寒论纲目》、《伤寒论宗印》、《侣山堂类辨》等书。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主张“先难其所难,而后易其所易”。认为著书必守经法,有尊经思想。注释《内经》“惟求经义通明,不尚训诂详切”。张氏对《本草》、《伤寒论》、《内经》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对药物研究亦有建树,能自成一家之言。认为药物是天生万物之一,准此五行五色,五气五味之理,进行研究,便可执简驭繁,举一反三地理解其性能与功用。此书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是《内经》全注本之一,由张氏集同学十九人、门人十二人以及儿子张兆璜等集体注释,历经五年时间编撰而成,首开集体创作的先河。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即《素问集注》九卷,《灵枢集注》九卷。此书按篇次分句、节,于原文下作注,对篇名也作了解释。其特点有三:一是《内经》按篇次注释的全注本;二是注释水平较高;三是对于前贤注释较好的内容亦多纳入。《素问集注》共八十一篇,约四十万字,凡《素问》中章节字句,均释得融洽分明。张氏于自序中说:“以昼夜之悟思,印岐黄之精义,为人咳唾,概所勿袭;古论糟粕,悉所勿存。惟与同学高良,共深参究之秘;及门诸弟,时任较正之严。”《灵枢集注》与《素问集注》相仿,多采用《内经》理论解释经文,但与之又有所不同,在于详阐经络针灸之理,与《灵枢》主要内容有关。此书对学习《内经》,研究《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代名医家曹炳章对本书给予评价说:“俾后人读《素问》而知病之所由起,读《灵枢》而识病之为何瘳。此即隐庵先生诠经之微旨也。”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浙江书局刻本。《素问集注》有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灵枢集注》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左传注解辨误

    见《左传注解辨误》。

  • 古本大学通解

    二卷。清聂镐敏撰。镐敏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太子洗马。是书首有镐敏自序,认为程朱表章发明之功诚不可泯,但更改补辑则有不妥。是书体会贯通,复古本之旧说,识经传之定界。对朱子

  • 板桥杂记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 易图亲见

    明来集之撰。作者信奉河图洛书之说,以为“河图顺以相生,而六府三事取于此;洛书逆以相克,而《洪范》九畴取于此;八卦成列,固之为六十四卦,而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取于此”。故此书取《序卦》、《杂卦》,以及三陈

  • 词科掌录

    十七卷。余话七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世骏字太宗,号董浦,浙江仁和(今杭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以举人召试博学鸿词,授职编修。博闻强记,万九沙以之比为郑渔仲,著有《鸿词所业》。自以

  • 王文肃奏草

    二十三卷。明王锡爵撰。王锡爵(1534-1610),字元驭,号荆石,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进礼部右侍郎,因触怒内阁首辅张居正,辞官不出

  • 两罍轩法帖

    二卷。清吴云辑。吴云字平斋,其藏夏、商、周三代古器甚富,有两齐侯罍,便以名其轩,著有《彝器图释》、《古印考》等书,也以“两罍轩”为名。此刻朱熹《周易本义》稿一卷,魏了翁《文向帖》真迹一卷。《周易本义》

  • 古今诗话探奇

    二卷。清蒋鸣珂辑。蒋鸣珂,字芥孙,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作者因《诗话选隽》一书采辑群言颇为尽善,惜乎集隘学者少之,而据案头所积生意展阅,录其最为奇绝者,以补《选隽》中所不逮。上卷为《诗话探奇

  • 诊家正眼

    见《士材三书》。

  • 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