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世大典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今属江西)人。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是书参照《唐大典》、《宋会要》的体例,汇编元代典故,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1331)。全书分为十篇:启事四篇,包括帝号、帝训、帝制、帝系;臣事六篇,包括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又分若干子目。涉及元代职官、赋役、礼仪、宗教、军事、刑法、造作等各方面制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老的部分主要取材于《经世大典》。明中叶以后,此书散佚。我们今天尚能见到的残卷来自三处:一是《国朝文类》卷四十至四十二的《经世大典,序录》,即由原书各类子目的序录汇集而成。对了解元代各项典章制度颇有帮助。二是现存《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的《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卷一九四一六至一九四二三的《经世大典、站赤》和卷一五九四九至一五九五〇的《经世大典·海运》。三是《广仓学宭丛书》中的《大元马政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元代画塑记》、《元高丽纪事》、《大元官制杂记》等。1984年台湾出版了苏振申的《元政书经世大典研究》,叙述了此书的修纂过程,内容与价值,可参考。

猜你喜欢

  • 奉使稿

    无卷数。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年不详。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使朝鲜稿》、《南运杂著》等。是稿为之

  • 戏鸿堂法书

    十六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辑。该帖勒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初刻为木板,后改为石刻。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家,对清代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以至董氏书帖风行一时,该帖亦备受推崇。该帖所辑录古帖真

  • 小学集解

    六卷。①清张伯行(见《道统录》)撰。伯行鉴于当时诸坊刻纂注《小学集注》之书只是作为试论剽窃之用,未体现朱熹引人身体力行之意,因集诸家注释,汇会其说,以成是书。伯行没后,其门人李兰梓等为之刊行。②清黄澄

  • 孔惟叙集

    六卷。清孔毓功(约1675前后在世)撰。毓功字惟叙。新城(江西省南城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受学于魏禧,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孔惟叙集》。此集共六卷。所作皆为杂文。以年为次,不分体类。据集前《自记》称,“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二十四卷。清瞿镛撰。瞿镛(约1800-1864),字子雍,江苏常熟人。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镛承父志,将绍基藏室“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广泛搜罗访求,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杨”之誉

  • 朱襄毅疏草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历官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军务,后晋左柱国、少师,事迹具见《督蜀疏草》条。《朱襄毅疏草》及其总督云贵时,论平定诸苗奏疏

  • 沁水县志

    ①十卷。清赵风诏纂修。赵风诏,江苏武进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任沁水县知县。按沁水县志,创修于明成化间邑人户部尚书李瀚,其后隆庆间邑令扈文魁又加修纂,分礼、乐、射、

  • 遂宁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张松孙等修,寇赉言等纂。遂宁县志创于明嘉靖时期,后因战乱散失。清代张文端遍访故老,广搜典籍,又重新纂辑。乾隆八年(1743)县令田朝鼎复为增辑,视旧志加详,分门凡三十六类。又四十二年,

  • 中山沿革志

    二卷。清汪楫撰。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原籍安徽休宁。康熙己未(1679)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又充册封琉球正使。后出知河南府,迁福建布政

  • 论篆

    一卷。唐李阳冰(生卒年不详)撰。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宝应元年(762)为当涂令,官至将作监。擅长篆书,有碑刻《恬亭铭》,刊定《说文》为三十卷。是编乃后人所辑,系论书体之作。其中历举了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