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正衡叙录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小学、士学、贤学、圣学。将小学列于其首,可见治经继承了乾嘉学派之风。但在篇中又常对近世经学家动以《说文》诂经进行讥评,对《尔雅》诂训予以贬抑,则与考据诸儒大相径庭。又援《汉书·艺文志》谓六书皆造字之本,论今学古学斥郑玄杂揉今古,则与廖平之说合。但虽轻蔑古学,又不笃信今学,则与廖平稍异,且自伸独见,颇具条理。其谓六书的形声象声似刻意求新,却难以令人置信。论士学、贤学、圣学,极力推崇《孟子》、《荀子》,谓七十子后以二子为最纯,五经之传以二子为最古。据《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又证以“修身”、“非相”、“儒相”、“哀公”诸篇,认为士学、贤学、圣学当本于《荀子》。此说似言之成理。但评论清代经术谓“第就其纂述之业而论,专门墨守者,已拘而鲜通;博采兼收者,又通而泛滥矣。”将前人一笔抹煞,未免太过。其实,就他本人所论治经之方法,也不过老生常谈。其下则言《诗》、《礼》、《春秋》、《易》之经义,究其大意,即以为孔道一“中”可以概括,孔教一“礼”可以总领,中和乃天地之至道,礼乐为圣人的至教。其言肤浅,大而无当,于经学不过拾其皮毛而助其狂议而已。从本篇亦可推知其正衡诸书,大致类此。不过雷廷珍不盲从迷信,敢立新见,对开拓学者心胸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只是不幸早亡,未能进一步深造研求。《经义正衡叙录》有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猜你喜欢

  • 德州志

    十卷。清金祖彭修,程先贞纂。金祖彭字大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康熙初年以恩荫任德州知州。程先贞字正夫,州人,工部员外郎。著有《德州文搜》、《德州诗搜》等。德州志,创修于明万历四年(1576)知州唐文

  • 零陵县志

    十五卷,附补遗一卷。清稽有庆修,刘沛纂。稽有庆,字伯润,江苏无锡人,举人,曾任零陵县知县。刘沛,龙山人。《零陵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共十五卷,附补遗一卷,分为:卷一地舆,其子目曰星野、疆域、

  • 景迂生集

    二十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自号景迂,清丰(今河南清丰县)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曾守成州,因岁旱尽免民税,转运使大怒,督责甚严,因此请求告老还乡

  • 圣门传诗嫡冢

    十六卷。附录一卷。明凌濛初(1580-1644)撰。凌濛初,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曾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升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徐,他与

  • 春秋事义慎考

    十四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本书旨在翼赞胡安国《春秋传》而引申之。书分五个部分:上中下三考,共十二卷,另附《考前》、《考后》各一卷;各部分又分为若干门类,以考论《春秋》事义。如《考上》

  • 硕迈园集

    十卷。明蒲秉权(约1630前后在世)撰。蒲秉权,字度之,号平若,湖广永明(今湖南江永)人,生卒年未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江西建昌令,举卓异,升吏科给事中,再起为两宁兵备道,转肃州副使。著

  • 匡山集

    六卷。清王沛恂(约1692前后在世)撰。王沛恂,字书岩,山东诸城人,生卒年不详。官兵部主事。本集文五卷、诗一卷。诗文抗直有气势,意旨所至畅所欲言,但不免因恃气而产生冗赘句子。有康熙间刊本。《四库全书总

  • 论语李氏集注

    二卷。晋李充撰。清马国翰辑为二卷。充字弘度,江夏郢(今湖北安陆)人。晋目录学家、文学家。曾任大著作郎,因典籍混乱,加以整理,撰《四部书目》(即《晋元帝书目》)著录图书三千余卷。在荀勖分类的基础上分经、

  • 静庵集

    一卷。明张羽(1333-1385)撰。张羽,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江西九江)人。元末,授安定书院山长。洪武六年(1373),征起,庭对称旨,授大常寺司丞,后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著有《静居集

  • 济阳县续志

    八卷。清解元才修,邢其谏纂。解元才,山西朔州籍,江西吉水人。出身进士,顺治四年(1647)任济阳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邢其谏字艾高,邑人,泰昌年间贡生,官至知州,邑之耆硕。按济阳县志,创修于明成化邑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