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引诗大旨
六卷。清黄云鹄撰。云鹄字翔云,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此书汇集群经中所引诗经文句于一书,逐一解说。云鹄以为易无定解,诗无达诂。只要反复吟咏,自能得诗之本意。其部分解说引申,确能发前人所未见,但多数失于空泛,更兼所辑引诗句亦有不准确者。有光绪二十(1894)年刊本。
六卷。清黄云鹄撰。云鹄字翔云,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此书汇集群经中所引诗经文句于一书,逐一解说。云鹄以为易无定解,诗无达诂。只要反复吟咏,自能得诗之本意。其部分解说引申,确能发前人所未见,但多数失于空泛,更兼所辑引诗句亦有不准确者。有光绪二十(1894)年刊本。
二卷。清杭世骏(详见《汉书蒙拾》)撰。《后汉书蒙拾》是把范晔的《后汉书》和司马彪的《续汉书》各志中新颖的字句,分条摘出;而把原文及注说附录载出。体例与《汉书蒙拾》完全一样。篇首有杭世骏的自序。有《道古
五卷。不著编者名氏。考本篇中所载治浚疏奏之人名,乃陶澍、李鹏、梁章钜、蒋攸铦等,皆清道光年间抚道江苏诸官。重浚吴淞,其身当其事。后人则搜其奏议条例等文,辑成此书。清刻本,共五卷。首冠工段图一、吴淞图一
一卷。清石韫玉(1756-1837)撰。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山东按察使。道光十七年(1837)卒,八十二岁。作《汉书刊讹》一书,他的主旨是想刊《汉书
见《尚书直指》。
八卷。明王叔承(1537-1601)撰。王叔承,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又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是集凡十卷。前六卷为诗,乃江苏无锡陈以忠所刻。后二卷为杂文,为浙江乌程(今吴兴)范应期
十二卷。清法坤宏(1698-1785)撰。坤宏字直方,一字镜野,号迂斋,胶州(今山东半岛)人。乾隆时举人,官大理评事。治学以王阳明为宗,博通群经,尤深于《春秋》,著有《学古编》、《纲目要略》及《春秋取
十二卷。明黄景昉(生卒年不详)撰。黄景昉,字太昉,号东崖,晋江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掌翰林院。崇祯朝任大学士,后罢官。唐王时起原官,不久即离去,国变后十数年而卒。生
一卷。明顾起元撰。落款署遁园居士。此记纪金陵宝光等八所寺院所收藏珍异之物,可补志乘未录。但金陵梵刹,昔日宝藏极为丰富,远不止记中所录,例如最为著名的瓦官寺三宝,不入记中,其它可想而知。此记,是顾起元偶
十卷。元朱德润(1294-1365)撰。德润字泽民,睢阳(今属河南)人。流寓吴中。延祐末,因荐授翰林应举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至正间,历官江浙行省照磨,参军事,守杭、湖二郡,摄守
六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书前有嘉靖二十年(1541)吕楠的自《序》,称张子的著作只存《西铭》、《东铭》、《正蒙》、《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而《文集》又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