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补注

荀子补注

①一卷。清刘台拱(见《论语骈枝》条)撰。是书为校勘《荀子》补正杨倞、汪中之作。仅九十六节,续十六节,大体精审。如谓《劝学》篇,“于越”作“干越”,“群焉”作“群居”。《君道》篇,“论德而定次”,“论”当作“议”。《大略》篇,“非礼”也,作“非仁”也。《哀公》篇,“无取詌”,“詌”,同《解蔽》之“钳”。如谓申徒狄非殷时人,以驳庄子音义,须知古代渺邈,传闻异辞,不得是此而非彼也。《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台拱驳杨汪五常之说,不知《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郑注明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即本荀子,认为杨注不清晰可也,以杨说为非,则误矣。《王霸》篇,“一日而曲列之”,台拱改“日”为“目”,则与上文不合。《君道》篇,作一日而曲辨之,安得改日为目乎?凡此之类,时亦见之,然较其全部,可取者仍多也。②二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有《易说》已著录。是书名同刘台拱所撰。书中亦引台拱之说,卷末附书二篇,一致王引之《论孙卿书》,一致李璋煜《论杨倞书》。观是书,较台拱书内容繁多,而逊其精密。如《修身》篇之“提侵”,即下文“怠慢”之意,而分为二义;《儒效》篇“谲德”,《韩诗外传》亦作“决德”,则“谲”与“决”字通用,而误从洪说作“论德”。《致士》篇,“然复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士”为“出”字之误,而以“士事”强通之。《成相》篇,“欲衷对,言不从,”“衷对”误倒,而改“从”为“封”。《大略》篇,“仁非其里而虚之”“虚”字是为“处”字之讹,而以“虚”读为“墟”,强说之。又如证《修身》篇,“出入”为“出人”,《儒效》篇,“行伪”即“行为”。以上诸例,皆失于检点所致。

猜你喜欢

  • 玉管照神局

    三卷。旧题南唐宋齐邱(生卒年不详)撰。宋齐邱,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曾任殿直军判官、右司员外郎、同平章事等职,李璟封为楚国公。后获罪被废,自经而死。宋齐邱生当乱世,十分喜好术数,

  • 东石讲学录

    十一卷。明王蓂(生卒年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属江西)人。景泰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著有《心学录》、《大儒心学语录》、《草庐吴先生辑粹》、《忠义录》等。此书为王平生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黄文龙所编

  • 古字汇编

    一卷。清李棠馥(生卒年不详)撰。棠馥字汉清,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康熙时官兵部右侍郎,曾校刻《韵略易通》。是书汇录《篇海》、《字汇》等字书不常见之字,依《韵略》二十韵编次而成。然书中所谓古文,如“终”

  • 杏东集

    十卷。明郭维藩(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郭维藩,字价夫。里居生卒均不详。正德六(1511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著有《杏东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诗、文各五卷。皆乏深湛之思。

  • 李彦章杂著

    六种,六卷。清李彦章(生卒年不详)撰。李彦章字兰卿,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嘉庆年间进士,为翁方纲之弟子。六种有《槐忙吟草》一卷、《榕园诗钞》一卷、《出山小草》一卷、《恋春园诗草》一卷、《归槎杂咏》一

  • 忻州志

    ①六卷。清周人龙原本,窦谷邃增订。窦谷邃,河南柘城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九年(1744)由应州知州升任忻州直隶州知州。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州杨维获。历一百五十余年而有此本。此本原为前牧津门周人龙修,

  • 十一经问对

    五卷。元何异孙撰。异孙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书在体例上依照朱子“或问”之体,以问答的方式解释经义,故名曰“问对”。《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毛诗》、《周礼》、《仪礼

  • 开原县志

    ①八卷。清全禄修,张金式纂。全禄字廉斋,满洲正红旗人,举人出身,咸丰六年(1856)任开原知县。张式金,邑人。《开原县志》,创修于康熙十七年(1678)知县刘超凡,再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县明

  • 历代帝王纂要概括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世系、年号、岁数,另对各代帝王的贤否,亦有论及,但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据考证,可能为宋代所撰,《永乐大典》有收录。

  • 流注指微赋

    一卷。元何若愚(生卒年不详)撰。何若愚生平事迹不详。此书载于《永乐大典》中。此书原注中称“《指微论》三卷,亦是何公所作。探经络之赜,原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于内自取义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