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蜀石经残字考

蜀石经残字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王昶(1725-1806)撰。昶字述庵,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刑部侍郎,著有《春融堂集》、《金石萃编》等。此书本是《金石萃编》中蜀毛诗石经残本跋尾,后从《萃编》中抽出,刊于《石经汇函》之中,改题其名为“蜀石经残字考”。卷首不录蜀石经原文,仅记起迄。其后每诗分篇,以明监本校之。校记之后,则引《成都记》、《玉海》、晁公武《石经考异序》、洪迈《容斋随笔·经义考》、曹学佺《四川名胜志》、吴任《十国春秋》等书中有关蜀石经的记载,逐条记录,最后考经、序、传、笺的异同,并给以结论。所据之本,自卷一《鹊巢》笺“故以兴焉”起,至卷二之末“二子乘舟”篇止,与吴骞《蜀石经毛诗考异》、冯登府《石经补考》中“蜀石经考异”的毛诗残本所据者同出于武林黄氏。王氏所考与吴氏所校相比,只是对那些与毛刊本不同,而与《释文》《唐石经》《孟子七经考》相同,并作了校记的内容,多所论定。与冯氏之校以唐石经、宋小字本、闽本、明监本、汲古阁本,并逐条考其异同相比,二人互有详略。但在考证其中脱字、误字、衍字及其同异字之由来,论其得失方面,王氏考订之精殊胜于冯氏。例如《诗·江有汜》“之子归”条,王氏认为《桃夭》《鹊巢》等篇皆作“之子于归”,此处亦应依例增“于”字。较之冯氏似有“于”字之说,更为有识,非冯氏所能及。举此一端可以概见其余。至于书中凡有关于蜀石经的诸说一律引入,不专以涉于毛诗者为限,则是因为其原作乃蜀石毛诗的跋尾,而不是蜀石毛诗的校记,因此是可以旁征博引的,不宜据此认为其体例可议。

猜你喜欢

  • 景玉缘

    不分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假托明时之事,写书生景星之父殉于建文之难后,景星寓居于姨丈李凤岗家,李凤岗把女儿玉香许配给他。不久李凤岗妻死,续娶钱氏,景星离去。钱氏之侄勿清乘李凤岗出镇济南之时,欲施暴于

  • 左传经世钞

    二十三卷。清魏禧((1624-1681)撰,彭家屏参订。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七年举博学宏词,以疾辞。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称,时人号为“宁都三魏”,兄

  • 论语李氏集注

    二卷。晋李充撰。清马国翰辑为二卷。充字弘度,江夏郢(今湖北安陆)人。晋目录学家、文学家。曾任大著作郎,因典籍混乱,加以整理,撰《四部书目》(即《晋元帝书目》)著录图书三千余卷。在荀勖分类的基础上分经、

  • 晃州厅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克振、查惠修,梅峄纂。俞克振,字耕余,浙江海盐人,曾任晃州厅通判。查惠,字介堂,浙江海盐人,曾任晃州厅通判。梅峄,字东山,石门人,举人,曾任晃州厅训导。《晃州厅志》道光五

  • 元内府宫殿制作

    一卷。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元代宫殿建筑工艺技巧绝伦,宏丽精美,内府之宫殿建筑除此之外,在布局、建筑用料上更有自己的特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偰写有《元大都宫殿图考》一书,详记元大都宫域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

  • 易纂

    一卷。辑佚书,唐僧一行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一行姓张,魏州吕梁(今河北大名一带)人,先名遂,后为僧,隐于嵩山,卒谥大慧禅师。其事见于《旧唐书》本传。此书不见于《唐书·经籍志》及《宋

  • 词林正韵

    三卷,发凡一卷。清戈载撰。戈载字宝士,一字孟博,号顺卿,一作润卿,又号山塘词隐。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县学生,选贡土,为太学典簿,未履任,以词学终老。精通音律,善丹青,尤以画

  • 燕京岁时记

    一卷。敦崇撰。敦崇,晚清时长白富察人,光绪中曾在朝供职。其书卷首有刑部主事润芳序,称其退食之余,以书史自遣,于国朝掌故多能识其本源,撰成于光绪庚子(1900年)。其书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四时节令,内自

  • 太原县志

    十八卷,图一卷。清员佩兰修,杨国泰纂。员佩兰,字纫庵,河南闾乡县人。出身附监生,道光四年(1824)任太原县知县。杨国泰,字籍不详。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全书十八卷图一卷,三十四类。分为:卷一

  • 论语郑氏注

    一卷。后汉郑玄撰。郑玄笺诗注礼,有功群经。其注《论语》,何晏《集解·序》说,就鲁论篇章,考齐、古作为注。《隋书·经籍志》载《论语》十卷,梁有《古文论语》十卷,《旧唐书·经籍志》载《论语》十卷,《论语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