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蜀石经毛诗考异

蜀石经毛诗考异

二卷(愚谷丛书本)。清吴骞撰。骞字兔床,浙江海宁人。著有《诗谱补正后订》、《陶靖节诗注》、《谗书》、《国山碑考》、《阳羡名陶录》等。此书分上下两卷,前有自序,次为嘉庆九年陈鱣序。据自序,所据之本是从吴中黄丕烈处传抄而来。卷中有广仁义塾图记,其源系出于武林黄树谷先世所藏,与各家所据此考正之本并同。卷中校记,上卷自《鹊巢》章起,至《驺虞》章止。下卷自《柏舟》章起,至《二子乘舟》章止,一依蜀石经原刻的次序。每卷之中,每章为一段落,以汲古阁毛氏刊本为主,单行以大字书写其经、序、传、笺之文于前,而以蜀石经中与毛刊本不同的字句,双行注之于下,再引《经典释文》、《唐石经》、《七经考文》中与蜀石经相同的字句,附列于后,作为旁证。只校异同,不加订正。按,据蜀石经毛诗残本考证其与古今各本异同的人及著作,有严杰的《蜀石残本毛诗考证》,王昶《金石萃编》中的“后蜀石经残本”,冯登府《石经补考》中的“毛诗残本”,不止吴氏一人。吴氏此书仅校以汲古阁本,证以《经典释文》、《唐石经》、《七经考文》。没有考订,也很少校勘,与各家之作相比,王氏校记之后申以总论,冯氏则遂条之后附以案语,逐字逐句一一订正,严氏则详于考证。吴氏此作,实不可与他们同日而语。考蜀石经毛诗残字的异同,严、王、冯三家之作皆为不可不读之书。吴氏此书则只可作为参考。陈序说他是蜀石经的功臣,似有过当。

二卷。清陈(1753-1817)撰。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清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曾入都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又客吴门,与黄丕烈交。为人博学好古,强于记诵,尤致力于训诂,精于校勘。治经宗汉儒许、郑。著有《说文解字正义》二十卷、《说文声系》十五卷、《经籍跋文》一卷、《石经说》六卷、《恒言广正》六卷、《诗人考》三卷及《蜀石经毛诗考异》二卷。辑录校勘各类书多种。是书据《蜀石经毛诗》残本及传笺正义释文、唐石经并诸家刻本,考其异同,句订而字正之。其文字之异同,多足证旧本之讹误,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多加援引,由此可知是书实为校勘者之助。然校刻之疏漏,亦所难免。有拜经楼本。

猜你喜欢

  • 怀麓堂集

    一百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幼时有神童之誉。天顺八年(1464)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文续编》

  • 字体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本。是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不知何时人所撰。清任大椿据玄应《一切经音义》辑录四则以成此编。考之玄应《音义》,任书未录者尚多。由

  • 章贡稿

    二卷。明陆奎章撰。陆奎章,字子翰,自号孤陈山人,又号东坤子。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至福建泰宁知县。此编首有正德八年(1513)翰林院侍讲南海伦文叙文,及正德七年(1512

  • 五侯鲭字海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氏,题曰汤海若订正。按,汤显祖(1550-1617)号曰若士,亦曰海若,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万历辛丑(1601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终于遂昌县知县,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五侯鲭(

  • 遵注义释诗经离句衬解

    八卷。清朱榛撰。朱榛字欲泉,安徽含山县人。朱氏以为朱熹集传,文字繁多,再作疏解则更令人难以卒读。所以此书只在经文诗句之间略加衬字,使其文义上下贯通,故称衬解。如诗句中有字异音别者则另附字义音释。又取《

  • 滕县乡土志

    一卷。清高熙哲修纂。高熙哲曾以御史,出守过宁夏、宣化、大名等处,官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饬令各州、县,纂修简明乡土志,以作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故高熙哲纂此志之法是,取邑志,补以新事

  • 旧拓米襄阳三帖

    一卷。不著刻者姓名。该帖所收皆米芾之行书。其一为自书诗《赠卢平叔》,其二为《庾子山春赋》,其三为《与董德忱手简》。此三帖同出自一人之手临摹所得。米氏书法深具晋风,虽然纵放跳荡,似乎不受约束,不守规则,

  • 补纂仁寿县原志

    六卷末一卷,清翁植、杨作霖修,陈韶湘纂。杨作霖,遵义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陈韶湘,邑人,举人。仁寿县志,自道光县令马百龄重修后,同治县孝廉马伯枚复别新旧志。兹篇则为光绪县令翁植嘱陈韶湘所纂,然事未竟而翁

  • 龙城札记

    三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充湖南学政,乞养归田。主讲浙江书院二十余年。著有《抱经堂文集》等。此书为作者掌教常州龙城书院

  • 商君书

    见《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