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蜃楼志

蜃楼志

又名《蜃楼志全传》 清庾岭劳人撰。此书的作者、生平事迹无考。从书中大量出现的粤东山川形势、风土人情来看,作者可能是粤地人。最早刻本的刊刻年代是嘉庆九年,大致可以确认书成于乾嘉时期,作者亦是此时期的人。《蜃楼志》全书二十四回,以洋商苏万魁之子苏吉士为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他容貌英俊,性格温柔,不喜读书,厌烦经商,而一味迷恋女色、贪图享乐;其父苏万魁因主持与洋商的贸易,积有大量财富,被新任海关监督赫致甫敲诈;赫致甫骄奢荒淫,姬妾众多,鱼肉百姓,贪得无厌;官逼民反,姚霍武率众起义,抗击官兵。作品以清新洗炼的文笔,成功地刻画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商业买办资本家的艺术形象,真实地描摹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世态人情与风俗习性,展示了乾嘉“太平盛世”之末,社会的黑暗、封建统治的腐败、下层民众的反抗这样一幅山雨欲来的历史画面。《蜃楼志》艺术成就也较突出,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写广东官场、写洋行极为真切,颇具时代特征。小说的头绪很繁复,但却不散、不乱。巧妙地运用苏吉士这一人物前后贯穿起来,时而花前月下、灯红酒绿的日常琐细生活,时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张驰有致,疏密相间。另外,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既有贪官污吏,又有帮闲篾片;既有红男绿女,又有江湖匪盗,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和遭际,表现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小说文笔俏丽、简洁,较少斧凿痕迹。但是,小说中有不少摹仿《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等书的细节描写,并且因袭的痕迹很明显。不过,从整体上看,《蜃楼志》不失为清代《红楼梦》之后的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受明中叶以来秽词淫曲的影响,本书在许多地方对男女之情有过分的渲染,流露出不健康的情调,这是它在清代遭禁,湮灭无闻的基本原因。本书有清嘉庆九年(1804)刊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另有嘉庆十二年(1807)刻八卷本,不详刻本年代的二十四卷本、咸丰八年(1858)刻《蜃楼志全传》本。还有谭正璧藏石印六卷改名《盖世无双情中奇》本。今人校点本有两种,一是1987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蜃楼志全传》,一是1988年齐鲁书社的《蜃楼志》。

猜你喜欢

  • 御定执中成宪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详见《御纂孝经集注》)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

  • 二南密旨

    一卷。唐贾岛(779-843)撰。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定兴)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著有《长江集》。此书凡十五门,一般人认为是伪托的。书中内容错谬很

  • 雁荡山樵诗集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

  • 夏忠靖集

    六卷。《附录》一卷。明夏原吉(1366-1430)撰。夏原吉,字雅哲,湖南湘阴人。以乡荐游太学,选授户部主事。成祖即位后官至户部尚书。永乐元年(1403)赴浙西治水,疏浚吴淞江等河流,亲至工地规划,使

  • 扬州芍药谱

    一卷。宋王观撰。王观,字达叟,自号逐客,如皋(今江苏如皋县)人,一作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翰林学士,因宣仁太后认为其词以近猥亵,贬为江都县知县。其著作除《扬州芍药谱》外,还有词作《冠

  • 中庸传

    一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宋清丰(今山东巨野)人。北宋藏书家、学者。著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是书后有以道自记,谓近世学者以为中庸为二事

  • 字林补本

    一卷。清陶方琦(1845-1884)撰。龚道耕(生卒年不详)校补。方琦字子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同治进士,官编修,著《淮南许注异同诂》等。道耕四川成都人,另撰《字林考逸校误》。任大椿《字林考逸》刊

  • 事偶韵语

    一卷,旧本称钱塘凌纬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共收集有五言绝句一百首,书前自序云:“唐李瀚蒙求,以四言成编,诚便记览。自后文士往往效而为之,未有增至五言者。余因暇日观历代君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

  • 苔谱

    六卷。清汪宪(详见《说文系传考异》)撰。是书的主要内容是杂录关于苔的文句和故事。第一卷为释名,第二卷为总叙,第三卷为诸品苔,第四、五卷为苔生处所,第六卷为杂录。是书是较早的一部关于记载苔的内容丰富的书

  • 十二门论疏

    四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十二门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中论提纲。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疏》作于大业四年(608),卷初先解释僧睿《十二门论序》,接着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