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衡山县志

衡山县志

①六卷。明刘熙修,何纪纂。刘熙,南昌人,曾任衡山县知县。何纪,马平人,曾任衡山县教谕。民国十三年(1924)邑人康和声于京师图书馆见明弘治元年所修《衡山县志》,手抄携归湘垣,适同邑赵恒锡长省政,见而叹赏。以衡为故籍,不可使之无传,亟促之复校重印,资助其成。《衡山县志》弘治元年(1488)刻本。此志以衡山为五岳之一,记述甚详,较为得体。然其以星野列诸建置沿革之首,疆域则图考阙如,宦迹仅列职名而不记事实,均不符志例。其门类则杂乱无章,疏漏尤多。该志尚有民国十三年(1924)衡山康和声铅印周镗续刻本流行于世。② 五十五卷,首一卷。张富业修,林拱榆等纂。张富业,武宁人,曾任衡山县知县。林拱榆,衡山县人,举人,曾任江南盐城县知县。衡山县志创修于明代,流传极少。迄清康熙初邑令王家贤重修,后又有葛亮臣等续修。此志则为续葛志而作。《衡山县志》道光三年(1823)增刻本,共五十五卷首一卷。目类依次为星野、图考、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户口、田赋、水利、城池、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祠庙、风俗、兵制、屯田、边防、驿传、铺递、苗瑶、武功、屯练、寺观、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榷政、矿政、蠲政、职官、选举、封荫、政绩、人物、列女、隐逸、流寓、仙释、方技、古帝王、故宫、陵墓、僭窃、艺文、典籍、金石、物产、祥异、杂识、外纪。此志卷首图说颇精审。其星野考证翔实,所绘翼珍及朱鸟七宿诸图,于衡县亦称允当。旧志对于建志沿革,皆相应谓衡山为古糜子国,不无错谬。此志则博稽湖广、湖南两通志及府志而订正之,具有卓识。其古迹辨禹碑之误,考证有据,尤为有裨史实之作。艺文搜录宏富,为全书之冠。惟以清之诰敕及历代宸翰、祭文列首,则颇失芜杂。③ 四十五卷,首一卷。李惟丙修,文岳英、旷学熊纂。李惟炳,琴水人,曾任衡山县知县。文岳英,邑人,曾任户部主事。旷学熊,邑人,候选训导。《衡山县志》光绪元年(1875)刻本。此志特详图考,其衡山专图,尤为精当。旧志祀典归祠庙,田赋并载书院、义渡、寺观等均不符体例,此志则纠正其失。其增典祀、积储、拯恤等目,删苗瑶、边防、茶法、钱法、木政、矿厂等空名,亦具卓见。所为叙述,皆简明扼要,为湘邑志中之佳作也。

猜你喜欢

  • 清三朝实录采要

    十六卷。日本北筑村山纬等编。三朝系指太祖、太宗、世祖。清修三朝实录,凡二百一十八卷。然书成后藏于秘府,外人罕见,又经康乾两朝修改,已失其真。是书编辑于日本文化四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据实录抄辑

  • 孝经大义

    ① 一卷。元董鼎撰。董鼎详见《尚书辑录纂注》条。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厘定经传,删削字句,而没有加以训释。鼎于是因朱熹改本,为之诠解。凡改本圈记的字,一律予以芟除;改本辨正的语句,仍存于各章的后面。

  • 道南源委

    六卷。清张伯行(详见《道统录、附录》)撰。明代朱衡撰《道南源委录》一书,记载闽学形成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本书是在朱书基础上重加考订、整理,编纂而成。第一卷记杨时至江杞等36人;第二卷记罗从彦至陈绍叔等8

  • 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

    一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昙摩难提,梁慧皎《高僧传》称法喜,兜佉罗人。“少而观方,遍历诸国”。符秦建元中来到长安,译出一二阿含经等一百零六卷。《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是昙摩难提奉姚旻之请,于建初六年

  • 彭水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庄定域纂修。庄定域,曾任彭水县知县。彭水县志创修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县令朱尔捷,属稿未定。康熙四十八年(1709)县令朱文彬始刻成书四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县令梁国林再修,嘉

  • 四分律合注戒本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合注戒本》作于唐贞观八年(634),为一卷本。永徽二年(651)重修后成二卷本。道宣不偏执师传,唯一律本录经文释义。每戒立目,以示纲领,各

  • 王孙子

    一卷。周王孙氏撰,清马国翰辑。王孙氏佚其名。马国翰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叙,知为战国时人,无他证也。《汉书·艺文志》儒家《王孙子》一篇。《注》云:“一曰《巧心》,《巧心》盖其书之别名。《

  • 东林书院志

    二十二卷。清高隆等辑,许献重修。高隆,无锡人。明代震撼朝廷的东林党,其发源地即无锡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志自明万历始,迄清雍正止,共有四位作者,但传世甚少。志创始者刘元珍,其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 光学

    二卷。英国田大里(详见《声学》)撰。比利时金楷理(生卒年不详)口译,赵元益(详见《数学理》)笔述。金楷理,耶稣会传教士,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后,曾延请他到馆翻译西方著作,后为上海道置通事。赵元益,光

  •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