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楼记

西楼记

清袁于令(1599-1674)撰。袁于令,原名韫玉,字令昭,又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早年居住苏州因果巷,因一妓女事,被除名学籍。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渡江,苏州绅士请他代写降表进呈,有功,清廷任命他为荆州知府。然十年不见升迁,后因触怒上司,而被免职。年逾七旬,尚喜谈闺中事。晚年寄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忽染异病而卒。他是叶宪祖之门人。其剧作可知其名者有八种:传奇有《西楼记》、《鹔鹴裘》、《珍珠记》存残曲、《玉符记》、《金锁记》、《长生乐》、《瑞玉记》七种,杂剧有《双莺传》一种存残曲。据《剧说》,尚有四折杂剧《战荆轲》。曾评改小说《隋史遗文》等。传奇剧本《西楼记》,《古本戏曲丛刊》作《西楼梦》。此剧写京畿道御史于鲁之子于鹃,字叔夜,善词曲,有才名。父忧其不修举业,徒耽文艺,严力戒之。平康里有一妓女,名穆丽华,字素徽,读叔夜作《锦帆系府集》,慕其才,最爱其《楚江情》一阕,尝自写于花笺。于叔夜一日过一妓家之门,适演习戏曲,入而听之,即老妓刘楚楚之家也。与其谈词曲之法,应其请涂抹改删新曲,即其友赵祥之新作也,偶见书中插有花笺,写自己作《楚江情》。于叔夜问其缘故,知刘家中妓女穆素徽所爱写者,于感其知己之情,乞借花笺而归。后至西楼,求见素徽,不告其名。只曰:“为谢花笺而来者”。时素徽正在病中,觉是于叔夜喜而出见。乃叙久慕之情,誓托终身,为叔夜唱其《楚江情》一曲,互约生死而别。然其友赵祥知于涂抹改删自己作品而怨之。赵祥遂将于叔夜与素徽西楼同歌《楚江情》事夸张告诉其父于鲁,故叔夜被禁邸内,赵祥谎称奉于御史之命,率其家仆,至西楼肆行骚扰,骗取钱财,并将素徽逐出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素徽为妾。素徽不从池同,备受虐待,于叔夜闻听素徽被逐,寝食俱废。后素徽忽闻于叔夜病死,绝望之至便求自尽,为侠士胥表所救,时值于叔夜应试得中状元,赵祥、池同命胥表去刺杀于叔夜,反被胥表杀之。胥表协助于叔夜与素徽相会,两人终成眷属。此剧在当时歌场流传甚广,情节安排曲折,自然流畅,终篇不觉厌倦。前人评价称为佳作。后人评价,此本虽落入才子佳人戏俗套,然有其新奇之处。据《书隐丛说》、《随园诗话》等记载,剧中主人公于鹃即袁于令自况。其曲《楚江情》为当时名曲。有冯梦龙改编本,收入《墨憨斋定本传奇》中。有明剑啸阁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和《六十种曲》本。明剑啸阁刊本题《西楼梦》。又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猜你喜欢

  • 崇百药斋文集

    清陆继辂(1772-1834)撰。陆继辂,字祁孙,一字修平,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举人,官至贵溪知县。著有《崇百药斋文集》。陆继辂长于诗赋,李兆洛称其“温情多风,如其为人”。是集为陆继辂诗、词、文

  • 魏稼孙全集

    四种,十二卷。清魏锡曾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同治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盐使。全集四种有《续语堂碑录》不分卷(九册)、《续语堂题跋》一卷、《续语堂诗存》一卷、《续语堂文存》一卷。《

  • 四书地记

    六卷。清汪在中撰。汪在中,字裳文,安徽旌德(今安徽旌德)人。是书卷首有胡元、梁中孚、龙鼎三序,在中自序及例言。所记凡二百零六条,大抵本于阎若璩《四书释地》。唯若璩之书兼及人物,而是书则只记地。每条概入

  • 校注字鉴

    五卷。清方成珪(生卒年不详)撰。成珪字国宪,号雪斋,瑞安(今属浙江)人。嘉庆戊辰(1809年)举人,历官海宁州学正,宁波府教授。精小学,尤嗜校雠古籍。是书系考订元李文仲《字鉴》之作。参照钱馥校本,每字

  • 墙东杂著

    一卷。清王汝骧(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汝骧,字云衢。江苏金坛人。由贡生官通江知县。此编乃所作古文,全集文共二十一篇。前六篇皆经说,后十五篇皆史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 鉴语经世编

    二十七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通鉴经世编》是作者因《通鉴》卷帙浩繁,学者难以卒读,于是摘录司马光《资治通鉴》及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而成,在凡有关经世之处,都加以案语。作者议论大多能

  • 西溪百咏

    二卷。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当为崇祯初人。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乡,宋高宗曾欲都其地,后卜迁凤凰山。在南渡时,佛寺建筑很多。宋人旧有《西溪百咏》。是集为追咏古迹之作,每题七

  • 四书惜阴录

    二十一卷。清徐世沐撰。徐世沐详《周易惜阴录》条。此书前有胡渭生、赵天润、仇兆鳌序和一篇自记,后有陆陇其跋。据作者自记,此书乃诟病李中孚《反身录》之作,为的是南学、北学之争。书中宣扬朱子之学,而对陆王之

  • 齐孙子

    见《孙膑兵法》。

  • 古赋辨体

    八卷。《外集》二卷。元祝尧(1318年前后在世)编。祝尧,江西上饶人,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无锡州同知。生卒年不详。书中收《楚辞》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每朝录数篇,以辨其体格,凡八卷。外集二卷则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