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鲁读考

论语鲁读考

一卷。清徐养原(1760-1827)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人。著有《周官故书考》四卷、《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五卷、《顽石庐经说》、《法言李轨注》十三卷。是书考郑注中的鲁读,郑注依据的是《张侯论》,郑只从古,不从齐。徐书综考鲁古之异,以及郑玄从古的原因,有四种缘由:其一,鲁论失误处,郑从古说。其二,鲁、古读音不同,经文也稍有出入,郑从古说。其三,鲁、古所读不同,实为通假,义意上有隐、显之别,郑从古说。其四,鲁、古所读虽通,但意义不同,郑从古说。该书大体允当,有《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藏书

    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李贽事迹详见《九正易因》。是书记述战国至元史事,纪传体裁,纪传之中,又各立名目。前有自序曰:“前三代吾均勿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

  • 歌章祝词辑录

    二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条。是书辑录了清朝吉、嘉各礼中歌章祝词,分上下两卷。上卷录歌章,有吉礼冬至圜丘、上辛祈谷、常雩、大雩、夏至方泽、太庙时享、岁除大给、春秋社稷、社稷祈雨、朝日、夕月、先

  • 禹贡说断

    四卷。宋傅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同叔,两浙路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学者。少时尝从唐仲友学,仲友以益友称之,寅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无不悉心研究,订其讹误

  • 论语谶

    八卷。清马国翰(1794-1857)辑。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今济南东郊)人。清文献学家、藏书家、目录学者。梁《七录》有《论语谶》八卷,宋均注,《隋志》时已亡。而《唐志》有宋均注《论语纬》十卷

  • 师旷占

    一卷。春秋时晋人师旷(生卒年不详)撰。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今属河北省)人。目盲,自称瞑臣,又称盲臣。为晋国掌乐大师。师旷之书,《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后汉书·苏竞传》有“猥以师旷杂事”

  • 太清楼帖摹本

    十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重刻。陈钜昌,生平不详,可见《红绶轩帖》。据董其昌之题语,可知《太清楼帖》为宋徽宗大观年间,龙大渊等人检内府所藏晋唐墨迹,重加摹刻而成,其金石之工,较于淳化刻帖为胜,但传世

  • 三体摭韵

    十二卷。清朱昆田(1652~1699)撰。朱昆田字西畯,浙江秀水人。朱彝尊之子。承其家学,工于诗。著有《笛渔小稿》,附于其父《曝书亭集》之后。此书仿宋阴时夫《韵府群玉》的体例,取前人骚、赋、诗中的新艳

  • 资治通鉴补正略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通鉴刊本识误》)撰。分上、中、下三卷。严衍撰《资治通鉴补正》二百九十四卷,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以其卷帙繁巨,刊刻不易,乃携赴云南任所,弃衍书所补分注,取其补正《通鉴》原文者,逐

  • 归田诗话

    三卷明瞿佑(1341-1427)撰。瞿佑字宗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四时宜忌》。瞿佑于明成祖永乐中以诗祸入狱,谪戍保安,至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得免。返归故里后,即仿欧阳修《归田录》而作此

  • 外戚事鉴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千顷堂书目》有《明宣宗御制外戚事鉴》五卷。并释曰:此书于汉以下历代戚里之臣,举其善恶之迹,以及其最终所得吉凶,分类而列,共得七十九人。宣德元年四月书成,皇亲各赐一本。《四库》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