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集传

诗集传

① 二十卷。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十九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1070)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执掌朝政。晚年在颍水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苏辙的思想有着其父苏洵、其兄苏轼的深刻影响,崇尚儒学,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风格汪洋淡泊,透露出秀杰深醇之气。《六国论》、《三国论》为他史论的代表作。在写作理论上,继承曹丕文气说,主张养气不仅在于内心的修养,更在于有广阔的生活阅历。苏辙著述较多,除《诗集传》外,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八十四卷)、《栾城应诏集》、《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古史》、《龙川略志》、《道德经解》等并传于世。《诗集传》,又称《苏氏诗集传》、《颍滨先生诗集传》,为宋代首开疑序之风的代表作之一。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传的《诗序》非一人所作之说,实从其说而来。唐人成伯瑜《毛诗指说》已有《小序》首句为子夏所作之说,苏氏可能有所继承,但苏辙之说从整体上不同于成伯瑜,而且有更充分的理论根据。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苏辙之说“不为无见”,“不为无征”。苏辙之说对后代说《诗》很有影响,南宋程大昌《诗论》、李樗、黄櫄《毛诗集解》均有承袭。《诗集传》的体例也有独到之处,只录并只解说《小序》首句,删汰以下余文。一诗一解,先释语词,再解章意与诗旨。不录他说,只断己意。全书简洁明净,便于阅读与研讨。书中许多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认为十五国风的排列是以“亡之先后”为顺序,可谓独创。在词章和章法的诠释上也有精到之处,一些有关诗作历史背景的考订也见功力。但从总体上看,仍囿于《诗序》的说诗体系,仍是王者之化、后妃之德。甚至把许多爱情诗说成是讽刺诗。书中还不时透露出对妇女的轻视,书中个别诠解不仅穿凿附会,甚至是荒谬的。该书在南宋有较大影响,《吕氏家塾读诗记》、《诗补传》、《诗缉》等著作多次采录其说。由于到明代才出现较少的刊本,从而影响其对后代的流传。版本有《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明刊两苏经解本。《诗集传》二十卷,明焦氏刊本。② 二十卷。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朱熹早年解释《诗经》,遵循毛、郑之说,著《毛诗集解》(已佚)。后改从郑樵废序之说,于淳熙四年写成《诗集传》。《集传》解诗,分章注释,先标赋、比、兴,再进行字义释解,然后通释章内大意。注音夹于句中,篇末点明诗旨,品评泛论。篇首《诗集传序》总论诗歌的产生,风、雅、颂之不同,《诗经》的作用等。《诗集传》在欧阳修、苏辙等人所开辟的道路上,对《诗序》进行了全面地批判,但它与郑樵、王质不同,在批判中继承了其合理的成果,从而使它成为一部影响深广的集大成著作,被誉为《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书中肯定了爱情诗的存在,肯定了“以义兴师”的战争诗的价值,都是前人未曾论及的。《诗集传》表现了朱熹独到深刻的文学眼光,认为风诗大多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民歌,不止是正确揭示了风诗的特点,而且敢于承认在儒家经典中有着“里巷歌的存在,在对民间文学充满偏见的封建时代尤显难能可贵。《毛传》标赋、比、兴,虽有开创之功,但那是为以史证诗服务的,而朱熹则着眼于艺术手法的运用和概括。书中还表现了朱熹治学上的求实精神,弄不明白的就注上缺疑。全书简明扼要,文字浅显,体制完备,适合各阶层的需要。由于朱熹是正宗的道学家,从而给他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局限,从思想实质上讲,跟汉代《诗经》学没本质区别,他虽然肯定了爱情诗的存在,却认为都是“淫诗”,对反映被压迫阶级心声的诗歌更是极尽歪曲之能事。他批判《诗序》,许多地方又沿袭《诗序》之说,如“风雅正变”,“后妃之德”等。朱熹注意韵读,可采用的“叶音”方法极不准确,因而受到了清代音韵学家的批评。《诗集传》对后代的影响时间既久,范围也广。元、明两代多次科举考试科目中的《诗经》部分,都是指定《诗集传》为主要参考书。清代康熙年间编辑《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也是以它为“蓝本”。现存善本有《诗集传》二十卷,宋刊明印本,藏于北京图书馆。《诗集传》二十卷,序一卷,图一卷,纲领一卷,共六册,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此外有《四部丛刊》本、《诗集传》八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泰阶六符经

    一卷。题黄帝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天文类载是书。集注:李奇曰:“三台谓之泰阶,两两成体,三台故六;观色以知吉凶,故曰符”;《史记·天官书》曰“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

  • 读列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见《续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三种。书中摘《列子》字、句而训、改,其中偶有错训误改之处。他对《周穆王》“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句,训齐为中,如按所训,则成“四海之中

  • 蕲州志

    ①九卷,明甘泽纂修。甘泽,字仁甫,别号贞庵,蕲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人,授苏州吴县训导,升太仓州学正,既又迁镇江府学,官四川渠县知县。明嘉靖八年(1529)渠县县令甘泽,以州旧未有志,始修创

  • 燕居答述

    二卷。明戴经(生卒年不详)撰。戴经字孟常,嘉兴(今属浙江)人。成化举人,任本府推官。居官执法,清苦自持。官至泰安州知州。著有《浔阳余稿》等书。他为聂豹的门人。此书皆述聂豹讲授之语,下卷又分《日疑总问》

  • 续修云林寺志

    八卷。清沈彪纂。沈彪,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翰林院编修。灵隐(位今杭州市)为浙江首刹,自韩昌黎始为寺纂志,其后有孙治、吴门徐增修成《灵隐寺志》。清康熙皇帝赐“云林”匾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厉鹗之续修

  • 众经目录

    五卷。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众经目录》作于隋仁寿年间,由文帝敕大兴善寺大德与翻经沙门学士披检法藏,详定此录。全书分为五分:第一、单本,第二、重翻,第三、别生,第四、贤圣集传,第五、疑伪。为隋开皇录本

  • 嘉禾征献录

    四十六卷。清盛枫(1661-1707)撰。盛枫字丹山,一字黼宸,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除本书外,尚著有《梨雨选声》等著作。《嘉禾征献录》记载有明一代嘉兴名人。首列妃主;二至四十四卷为职官,分京朝官、外

  • 周易郑注

    十二卷。汉郑玄撰,宋王应麟撰集,清丁杰后定,张惠言订正。此为湖海本。丁杰字小疋,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乾隆时进士,官教授。王应麟所辑《周易郑康成注》一卷,明胡震亨附刊于李鼎祚《周易集解》后,姚士粦

  • 入长沙记

    一卷。清丁大任撰。此书记清顺治十年(1653)随袁巡抚赴湖南事,所叙皆风景细琐之语,颇不足存。但其记当时景物,也颇有致故姑存其目。

  • 周易独坐谈

    五卷。明洪化昭撰。化昭自号日北居士,四川新都人。生卒年不详,《经义考》将他列在马元调前,大概是天启、崇祯(1621-1644)间人。该书认为《说卦》、《序卦》、《杂卦》三传都是汉儒所增入,故置之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