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父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都是藏书家,受他们的影响,钱曾自幼喜欢读书、藏书。年轻时即有志于收藏古籍,无意仕途,顺治十八年(1661)在江南奏销案中,因欠赋被革去生员。他继承了父亲遗留的藏书,得到了钱谦益的绛云楼的焚余之书,为求图书不遗余力,多方收集传抄,藏书日益增多。康熙初年,据家藏图书编成《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两种,后来又挑选出书中之精品撰写解题,编成《读书敏求记》。《读书敏求记》为其代表作,凡四卷,按经、史、子、集分四大类:经部分为礼乐、字学、韵书、书法、数书、小学等六类;史部分时令、器用、食经、种艺、豢养、传记、谱牒、科第、地理舆图、别志等十类;子部分杂家、农家、兵家、天文、五行、六壬、太乙、奇门、历法、卜筮、星命、相法、宅经、葬书、医家、针灸、本草、伤寒、摄生、艺术、类家等二十一种;集部分诗集、总集、诗文评、词、佚文等五类,总计著录图书六百三十四种。各书均标注卷帙完阙,作者名氏,或述授受源流,或记考证评论。该书分类大体遵循传统的四部分类方法,但根据需要又有独到之处,如将“五经”合而为一,而“字学”、“韵书”、“小学”分别立目;“儒家”、“道家”、“纵横家”合而为一,而“杂家”、“农家”以下,又缕析诸名。钱曾藏书非常重视宋元刻本及旧抄本,且校书认真,因此该书所收皆珍秘精校本。作为一部解题式书目,该书继承了前人特别是宋人的书目传统,内容侧重于版本的鉴定,提出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和纸墨的颜色,来判断雕印的年代;从祖本、子本、原版、修版,来衡定版本价值等。《读书敏求记》写成之后,仅有抄本流行。钱曾逝世后,有雍正四年(1726)吴兴赵孟升雕印本,乾隆十年(1745)嘉兴沈尚杰刻本,道光五年(1825)仪征阮福小琅嬛仙馆本及番禺潘仕成刻《海山仙馆丛书》本,1926年长洲章钰刊印校证本等。

猜你喜欢

  •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

  • 濒湖脉学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李时珍对脉学颇有研究,根据各家论脉之精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书中前半部分以歌诀形式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

  • 沪游杂记

    见《官场现形记》。

  • 通文馆志

    十一卷。朝鲜金指南撰,李湛等续辑。金指南,官至知中枢府事。金指南受崔相国嘱托,博采典录、传记,结合亲身见闻,将司译院有关典故,诸如朝聘传导之仪、周旋吐纳之节、享币赠酬之数、奏咨移揭之式,重加整理,编成

  • 濯缨亭笔记

    十卷。明戴冠(详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撰。此书为戴冠杂记见闻之作,书末附载辨物、字义。初名《随笔类记》,后由都穆改题《濯缨亭笔记》,因戴冠自号濯缨而得。书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粲作的序,后有华

  • 寒支集

    十四卷。明李世熊(1602-1686)撰。世熊,字元仲,号愧庵,又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人,明末遗民。天启元年(1621年)进士,隆武时授翰林博士不就。入清后,屡征不出。曾著有《钱神志》、《史感》、《物

  • 金堂县志

    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惟杰纂修。谢惟杰,字兼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任金堂县知县长达十年之久。谢维杰任知县后,见志久失修,遂博稽故籍,网罗旧闻、汇集成志书一部。《金堂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

  • 正谊堂诗文集

    二十卷。清董以宁(1629-1670)著。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县人。能诗文,尤工于词,于历象、乐律、舆地皆有造诣。与陈维崧,邹祇谟,黄永并称“毗陵四才子”,晚年至力经、易,著有《正谊堂文集

  • 御定全唐诗

    九百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定。此集为唐代诗歌总集。又称《全唐诗》。系清彭定求、沈二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俞梅等十人,在曹寅组织下奉敕,以季振宜

  • 采芝堂文集

    十六卷。明陈益祥(生卒年不详)著。陈益祥字履吉,候官(今属福建福州市)人。秀才出身,少有文名,擅长史学。曾与太守袁表,司理赵世显、民部林世吉等结成玉鸾社,又与孝廉徐之、兄弟陈荐夫等结为芝山社,后与宪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