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质疑

质疑

一卷。。清任泰撰。泰字阶平,江苏荆溪(今宜兴县)人。此书卷首自识云:“经术有浅深,无是非也。必谓此是彼非,非面质圣人,何以知之?故于古人传注,不敢轻疑,亦不敢轻信。”其谓不敢轻疑也不敢轻信是对的,但认为经学是无是无非的,却不对。六经中经常有以经证经而其义确然无疑者。如果漫无是非,则随便信从某一家之说就行了,又何必孜孜矻矻,反复研究呢!例如,篇中谓:“隐公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襚,穀梁谓惠公之母。范注云:‘妾不得体君,故以子为谥’。《疏》云:‘文公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成风既是僖公之母,此文与彼正同,是此经的解,不烦曲说矣。乃范注又云:‘仲子卒于孝公时。’夫使卒于孝公时,阅惠公一世,至隐元年始来归赗,其说难通。而范氏必为此说者,特泥于妾子未为君则不称夫人,不称夫人则不称谥,今见成风称谥,仲子不称谥,故创为是说。不知妾母用夫人之礼,自成风以下。成风以前,妾子为君,生不夫人,死亦不谥。惠公仲子、僖公成风,一也。岂必卒于孝公之时,始不称谥哉。”任氏既有此见,则经术果然没有是非吗?显然不是这样。篇中又谓“欧公之疑系辞,特识也。易者实象,举其象与辞而一一可见诸行事,今必推之未画纯卦之前,曰四象、两仪、太极,毋乃空谈乎!凡言易者卜筮之书,亦焚书时语耳。注家必信此书为孔子作,因以筮为开物成务之要,及至言数之文,则讳言浅术,不敢用五行家言,别求艰深奥义,以冀合乎圣人弘深之旨。真所谓郢书燕说,贤声或由此起,而其实皆非书意。”这是疑系辞而信五行杂说,不是又重蹈了轻信轻疑之失了吗?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澄迈县志

    十卷。清高魁标纂修。高魁标,直隶河间府沧州(今河北沧州)人,岁贡,康熙三十八年(1699)任澄迈知县。旧志修于明嘉靖间教谕林堪,二修于万历间曾拱璧,三修于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丁斗柄,此志为四修。

  • 古今奇闻类记

    十卷。明施显卿(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施显卿,字纯甫,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新昌县知县。著有《古今奇闻类记》十卷。这部书成于万历丙子年。材料多取于史传和稗官小说,也兼及明代的近事。内容分为天文、

  • 钦定周官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敕撰,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据雷熔《方苞行状》载为方苞撰,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方苞生平见《周官集注》。《钦定周官义疏》为清政府钦定《三礼义疏》之第一部。《汉志》载《周官经

  • 博物志补

    二卷。明游潜(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历官云南宾川知州,著有《梦蕉存稿》四卷等。《博物志补》补张华之书,体例略如李石所续,但不如李石书,猥杂冗滥,无有异闻,又出李石书

  • 孝经中契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引《路史》“孔子见孝经文成而天道立,乃斋以白之天,则玄云涌北极,紫宫开北门,角亢星北落司命。天使书题,号云孝经篇目。玄神辰裔,某知元命,使阳衢乘此麟,下告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

  • 东石讲学录

    十一卷。明王蓂(生卒年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属江西)人。景泰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著有《心学录》、《大儒心学语录》、《草庐吴先生辑粹》、《忠义录》等。此书为王平生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黄文龙所编

  • 孝经内记图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题下注云,记一作事。所引《开元占经》六十三条,均抄自马国翰辑本。附以见《御览》者十条,其中同见《说郛》《古微书》者九条,单见《说郛》者一条。所引“大角为坐侯”一条,“

  • 吴文肃公摘稿

    四卷。明吴俨(?-1519)撰。吴俨字克温,江苏宜兴人,生年不详。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侍讲学士,刘瑾知其家富有,啗以美官,吴俨峻拒之,遂被罢职,刘瑾被诛,复职,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文

  • 寒村集

    ① 四卷。明苏志皋(约1545前后在世)撰。苏志皋字德明,后号寒村,河北固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副都御史。著有《寒村集》。是集凡四卷。诗二卷、杂文二卷。据汪来后序称“尚有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