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贼情汇纂

贼情汇纂

十二卷。清张德坚等纂。张德坚,江苏甘泉(今江苏省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湖北府经历县丞,曾国藩所设采编所总纂官,是对农民起义极端仇视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1853年前后,张德坚在湖北巡抚辕内充巡捕官,为了探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内情,曾多方搜集各种情报,并常化装潜入太平军内部刺探军情,编辑成《贼情集要》一册。1854年张德坚以此书由刘蓉上于正忙于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得到曾的赏识,遂受札委与候选从九品顺天人邵彦烺、江苏上元人童生程奉璜等先后十六人,根据清军缴获的太平天国官书文卷,并多方采访搜剔,重新编纂有关太平天国情况的所谓“贼情”,作为清军镇压太平军作战时的查考。初设采编所于武昌,后又移至长沙,1855年书初成,其后又有陆续增订,书名《贼情汇纂》。张德坚等编纂《贼情汇纂》的目的是为了清军知己知彼,能悉太平军情,故于太平天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典制、文书、朝仪、人员等,叙述不厌求详。书中辑录了许多清军缴获的文件及其他战利品,于文告、印信、旗帜、服饰之类,又绘图系说,保存了许多太平天国的直接史料。《贼情汇纂》叙事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秋,迄于咸丰五年(1855年)间,卷首为张德坚序,凡例之后附纂校官生衔名、纂书原案、采访姓名。卷一《遽贼姓名上·首逆事实》记洪秀全等八王事迹。卷二《遽贼姓名下·遽贼事实》记陈承瑢等侯、伯、国宗、丞相、检点、尚书、指挥等人姓名事迹。卷三《伪官制》列太平天国官制表,并述太平天国勋阶、陟降、朝内官、军中官、守士乡官、女官、科举、选材之制。卷四《伪军制上》分记太平军目、兵册、家册、阵法、营垒、土营情形。卷五《伪军制下》记太平军水营、旗帜、器械、营规之制及战术、侦察等手段。卷六《伪礼制》记太平天国宫室、印章、历法、朝仪、服饰、仪卫舆马、称呼、饮食。卷七《伪文告上》举太平天国诏旨、诰谕、诫谕、训谕、诲谕、札谕、照会、将凭、批示诸文式及其封套式样,并本章、禀奏、禀报、照会、敬禀、禀申、告示诸文式。卷八《伪文告下》记太平天国律法、条禁、举官执照、关凭、贡单、门牌、印据、船票、船牌、封条诸式及讳字、隐语、联句诸文字。卷九《贼教》略述太平天国印书十九种,并记太平天国礼拜仪式,犯戒刑罚,宣讲道理之事。卷十《贼粮》记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分贡献、“虏劫”、“科派”、船运、关榷、交易、口粮、仓库、铸钱等项。卷十一《贼数》考太平军官额、伍卒额数,及“老贼”、“新贼”、“掳人”、逃亡、童子兵、女官、女军各数。卷十二《杂载》采辑有关太平军传闻、述记之说,所据资料来源均予注明。书中辑录了大量的太平天国文献书籍,并能存其真实面貌。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其原始文献被清廷毁灭得留存下来的极少,《贼情汇纂》中辑录的文献,成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重要的原始资料。但书中也有一些污蔑造谣之事,且有不少误传之记。例如记洪秀全、冯云山、石达开皆误为桂平人,又谓洪秀全、杨秀清当时以护送烟土、洋货为生,均属讹误。《贼情汇纂》一书自太平天国亡后,多所毁亡,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红丝栏抄本十二卷,卷一、卷二墨笔修改之处甚多,字体颇似曾国藩手书,有人认为此抄本或为曾氏所藏,类似原稿之清本。又有原杨度所藏山精舍本,记事止于咸丰六年(1856年),为增订之后的清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另一清传抄本,称为《洪杨类纂史略》,谓为无名氏著,是将张德坚序、凡例等删阙而成。另有别本或称《洪杨纪事》,亦为清传抄本。咸丰七年(1857年)文绵斋刻本,记首逆事实,遽贼事实、杂载,事迄于咸丰四年(1854年)冬,是据增订修改前更早的传抄本刻印的节本。1928年北平(北京)广业书社据谭延闿处《贼情汇纂》传抄本删节铅印本,改名《太平天国别史》,而内容较原书约存七分之一。1932年又有向达之山精舍影印本出版。1933年吴兴凌善清根据《洪杨纪事》,复搜群籍,厘订史例,而成《太平天国野史》二十卷,但书中内容取《洪杨纪事》之处即不注明,所补群籍亦未注出处,全书价值为之削色。1952年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铅印标点本,是向达据北大图书馆清红丝栏抄本和南京国学图书馆藏山精舍影印本校勘出版的。铅印标点本后附编者《校勘记》,取各本所长,最为完善。

猜你喜欢

  • 陶学士集

    二十卷。明陶安(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

  • 节孝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徐积(1028-1103)撰。徐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徐积事父母至孝,三岁父死,因父名石,终生不用石器,路遇石,避而不践。母亡,守墓三

  • 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

  • 启秀轩诗钞

    二卷。《词》一卷,附《浣青吟稿》一卷。清刘元莱、朱韫珍撰。刘元莱,生卒年不详,清代文学家,字冉仙,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大兴朱秉璋之继妻,朱韫珍之母,善诗词。朱韫珍,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琬卿,直隶

  • 清论格式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清朝考试翻译制科,例有《清论》一门,大都以四书五经义、孝经、性理命题。其应试论格,率皆用起承转合套数,束缚牵制,与八股无异,志士病之。此编叙述满洲论说结构。首言冒法,谓笼冒全题大意

  • 文星榜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详见《报恩寺传奇》)撰。本剧主要情节取材于《聊斋志异·胭脂》。剧写苏州王又恭慧而美。扬州有告退大臣向诰欲以女采苹嫁之。而王已与当地富豪甘菊录女碧云订婚,故辞之。又有医生女卞芳芝属意王生

  • 儒酸腐传奇

    二卷。清魏熙元(生卒年不详)撰。魏熙元,字玉岩,杭州(今属浙江)人。举人,曾任桐乡教谕。此传奇共十四出,写了八名府、县儒学教官,或是训导,或是教谕,每人写其一件事,表明这些“冷宦”的甘苦,富有喜剧情味

  • 唐石经图考

    不分卷(香簃刻本)。清魏锡曾撰。唐石经自唐开成二年创立以来,屡遭天灾人祸。碑虽幸存,但字多破损,并且经常遭到椎拓。此书特就墨本完备者图之。卷首自识,谓较王昶《金石萃编》,除字数、年月之外,还增加了最后

  • 史论初集

    无卷数,清朱直撰。朱直,字少文,江苏人。《史论初集》是为驳正宋人胡寅的《读史管见》而作,其中颇有持平之论。胡寅所论有些偏激;其论人则以孔子、颜回、孟子等为楷模,其论事又以虞夏、商周为典范,其用词过于激

  • 续藏书

    二十七卷。明李贽撰。是书接续《藏书》,辑明初以来事业较著者立为传。主要分开国名臣。开国功臣、逊国名臣、靖难功臣、内阁辅臣、勋封名臣、经济名臣、理学名臣、忠节名臣、孝义名臣、文学名臣、郡是名臣诸目,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