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转注正义

转注正义

一卷。清李翘(其生平未详)撰。李翘浙江人。是编首列转注本于方言说。次举《方言》与《说文》说解同训者为证。次分转注之例为正变两类。正例有七:一曰训解一字相同,如“”训“”,“遝”训“”;二曰训解二字相同,如“笭”、“篚”并训“车笭”;三曰互相转注,如“论”训“议”,“议”训“语”,“语”训“论”;四曰训解稍不同而义同,如“遹”训“回避”,“避”训“回”;五曰数字一义,如“姣”、“姝”、“”、“孆”诸字并训“好”;六曰一事而有数字,如相谒食麦楚谓“饴”,秦谓“餖”;七曰数字转注,如“逆”训“迎”,“迎”训“逢”,“逢”训“遇”。变例有八:一曰同部字为训,如以“敛”训“收”,“攷”训“敂”;二曰双声叠韵字,如以“赵”训“趍赵”,“鹔”训“鹔”;三曰数字同训,所训之字属异部,如以“”训“美”,“美”训“好”;四曰两部义近,互相转注,如“肇”、“敂”、“攷”、“”训“手”部之“”,“”又训“支”;五曰两部部首同字异体相转注,如“大”部“”训“大”,“介”部“奕”训“大”。六曰两部部首义近相转注,如“燕”训“玄鸟”,“”训“玄鸟”;七曰异部义近,互相转注,如“舜,楚谓之,秦谓之藑”;八曰异部互相转注,如以“但”训“禓”,“禓”训“但”。《续修四库提要》云:“是编谓方言为转注之本,不得谓非探原之论,第于转注字之改造由于声变,未经说明,而又不限于同部,并推广及于连语,竟出许氏说解“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之外,未免得失参半耳。”(冯汝玠)是编有刊本。

猜你喜欢

  • 丧服释疑

    一卷。晋刘智撰,清马国翰辑。智生卒年不详,字子房,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西南)人。官至太常,谥为“成”。其事迹载入《晋书》本传。智是太尉实弟,贞素有兄风,少贫,每斫港柴以资自习,竟成名儒,著《丧服释疑

  • 万里寻亲录

    一卷。清刘瓒(生卒年不详)撰。瓒,山东单县人。该书记其父刘弘甲寻亲经过。弘甲父兴邦官云南澄江府时,遇吴三桂叛,之后音信隔绝。十余年后,弘甲历尽险阻,终于找回父亲。前有康熙六十年(1721年)衍圣公孔毓

  • 归田琐记

    八卷。清代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茞林,福建长乐(今属福建省)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持政有方。著有《经尘》、《夏小正通释》、《论语、孟子、三国志旁证》、《称谓录》、《金

  • 温飞卿集笺注

    九卷。明曾益(详见《左略》)撰。是书为清人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曾益于明代天启年间为温庭筠诗作笺注,成《温八叉集》四卷。清初人顾予咸惜其“缺佚颇多,援引亦不免穿凿”,便在曾注基础上重新作了补注,事未

  • 诗三家义集疏

    二十八卷。清王先谦(1842-1917)撰。该书收集三家遗说,很有独到见解。在序例中,王氏称《毛诗训沽》,有可取之处。如没有毛诗,则三家之说除见传记外,连其经文作何字都无法得知,《诗经》更无法成为完整

  • 清端集

    八卷。清陈瑸(1656-1718)。陈瑸,海康(今广东省海康县)人,字文焕,号眉川,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浙闽总督。陈瑸为官清廉卓绝,康熙皇帝对他有“苦行老僧”之誉。陈瑸曾说“贪取一钱,即与百

  • 岱史

    十八卷。明查志隆撰。查志隆字鸣治,浙江海昌人。官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滨乐分司同知。查志隆奉钦差巡按直隶等处监察御史谭耀檄令,旁搜遐考,纂辑成此书。《岱史》明万历刻本,共十八卷。凡为考者三。曰图考。曰星野考

  • 秦书八体原委

    二卷。近人华学涑辑。参见《秦书集存》。是书旨在考察秦书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发展演变的始末。八体之中,只有小篆和隶书留存而应用,而大篆(即籀文)、刻符、虫书、摹印、署书、

  • 宫省贤声录

    四卷。明高日化撰。日化,澄海(今属广东)人。生卒不详。万历中官楚府右长史。该书主要记载郭伦事迹。郭伦字正域,乃嵫阳人,曾官楚府承奉,其事楚王华奎,佐理有功,故日化乃记其前后乞休及挽留之事,并录入了启请

  • 求志堂诗集

    七卷。清方荣秉(1865-1916)撰。方荣秉字厚卿,湖南岳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五年(1889)考取内阁中书。改外补福建邵武府同知,保升知府。张曾扬巡抚山西、浙江,张鸣岐巡抚广东,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