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名疏证补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南诸书院。清亡后,改名遁,隐居乡间。于学无所不究。校刻《清经解续编》。著《荀子集解》二十卷、《庄子集解》八卷、《汉书补注》一百卷、《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等十多种。《释名疏证补》为王氏精心校辑之作。书据毕氏原本,参酌吴刊顾校本,及成蓉镜之《补证》、吴翊寅之《校议》、孙诒让之《札迻》,并采摭同时学人如王启源、叶德炯、孙楷、皮锡瑞、苏德舆,及先谦弟先慎各家校语,萃为一编。书成,复得胡玉缙、许克勤两家校语,为芟去重复,别为《疏证补附》一卷列后。书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本附《续释名》、《释名补遗》共一卷、《疏证补附》一卷。王氏《释名疏证补序》曰:“文字之兴,声先而义后,动植之物,字多纯声,此名无可释者也。外是则孳乳繁赜,旨趣迁贸,学者缘声求义,辄举声近之字为释,取其明白易通而声义皆定,流、求,珥、贰,例启于周公;乾、健,坤、顺,说畅于孔子;仁者人也,谊者宜也,偏旁依声以起训;刑者侀也,侀者成也,展转积声以求通,此声教之大凡也。”王氏谓文字有两类,一类为名无可释者,一类为孳乳繁赜,可举声近之字为释者,此说较刘熙笼统地认为“名之于实,各有义类”之说进步多矣。能够探讨语源,与被释词声近义通者,必须是被释词之同源词,因为同源词在原始时本只一个词,后来才孳乳分化而为不同的词。所以语词文字有两类,可用声近义通为释的,只是其中之一。王氏理论见解高出前人甚多。《释名疏证补》为集成之作,诸家之说毕见,学者可参酌比较,故于研究《释名》十分方便。王氏荟萃众说之外,亦往往参以己意,其中有驳正成国之误者,如《释饮食》“脯”字条,王氏认为“脯脯无义”,斥成国以“脯”释“脯”为牵强之说。有驳正众说之误者,如《释天》“乾”字条,毕曰:“玄者以色名之也。”王氏曰:“玄取远义。”有校正今本之误者,如《释山》“山旁陇间曰涌。”王氏曰:“涌当为甬。”有列举书证者,如《释形体》“身,伸也”条,王氏举《周礼》注、《荀子》注、《说文》等为证。有诠释其义者,如《释形体》:“吻,免也。”王氏曰:“《文选·文赋》注引《苍颉篇》:吻,唇两边也。《说文》:吻从勿声。凡从勿从免之字,音近义通,故《礼·礼器》、《祭义》注云:勿勿犹勉勉也。成国以免训吻,亦取声近字。”总之,《释名疏证补》虽非尽善,但内容十分丰富,确为《释名》勘校最精、疏证最为丰赡翔实之注本。书末所附《释名疏证补附》一卷,为元和胡玉缙、海宁许克勤二家校语。所附《续释名》、《释名补遗》,为增补《释名》之作。《释名疏证补》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长沙思贤书局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据是本影印,流布较广。

猜你喜欢

  • 尚书大传辑校

    八卷。清陈寿祺撰。陈寿祺曾辑校《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题汉伏胜撰,已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附之于经解之末,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此《尚书大传》乃张生、欧阳生所述,只不过源出于伏胜罢

  • 元和纪用经

    一卷。唐王冰(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撰。此书《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卷首为许寂序,言唐末入四明山,有羽人梁自然授以此书,后用以医病,起死者不可胜数。原书约成于唐宝应元年(762),后传本甚稀。明王肯堂

  • 上元江宁两县合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莫祥芝、甘绍盘修,汪士铎纂。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分任纂修者,皆一时地方名宿,故体例精详,文章尔雅,不愧大邦制作。叙录商例之作,陈义甚高,择言尤雅,可谓渊懿样茂矣!

  • 切韵

    ①五卷。隋陆法言撰。陆法言(562-?)名词,一作慈,字法言,以字行。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开皇中为承奉郎,因其父得罪朝廷,坐罪除名。曾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人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

  • 春秋程传补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程颐晚年作《春秋传》未毕即去世,其书内容始于隐公元年、止于桓公九年,故承泽集诸家说为补,书成于康熙九年(1670)。此书桓公九年以前全录程书,其间词义简约者重为

  • 调象庵稿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

  • 平台纪略

    不分卷。清蓝鼎元撰。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福建漳浦人。少孤力学,通达治体。雍正年间官至广东普宁知县、广州知府。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反清起义

  • 诸子集成

    二十八种,三百九十卷。国学整理社辑。该丛书辑录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儒家类、法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杂家类、农家类及小说家类具有代表性的子部著作二十八种,分八册刊行。第一册收刘宝楠《论语正义》二十四卷、焦循

  • 复社姓氏

    一卷。明吴应箕(详见《启祯两朝剥复录》)撰。复社之兴始于孙淳、吴,至张溥、张采迅速扩大,举南北七社合而为一,参与之名流学人达三千余人,其势可以掀动朝政,改变舆论。易代之际,多慷慨赴义杀身成仁之士,其节

  • 律吕臆说

    不分卷。清徐养原(生平事迹见《管色考》条)撰。徐氏撰有《顽石庐经说》、《荀勖笛律图注》及《律吕臆说》等。书首有律尺说,谓自成周尺既亡,律吕久已失传,声不可以文载口传,故乐之难言。又有律管说,谓黄钟半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