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匮翼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疟疾;卷四为尸症、癫狂、黄疸、消渴、水气、胀满积聚;卷五为头项、背臂、眩晕、耳、鼻、口、舌、齿、咽;卷六为心痛、胃脘痛、腹痛、胺胁痛、四肢痛、肿颤振、脚气、痺症;卷七咳、喘、呕吐、泄、痢;卷八为梦遗、癃闭、淋症、痧证等,共列四十八门。书中自辑杂病证治,各门有总论,然后分述各种证候和治法,辨表里虚实,补泻温凉之用,后附按语。于繁重诸证,详分治法,列为子目。如中风门有卒中八法;痰饮门分攻逐、消导、和、补、温、清、润七法;失血门分风热、郁热、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八法;噎膈门分痰膈、血膈、气膈、虫膈四法;虚劳门分营卫不足、肺劳、心劳、肾劳、肝劳、风劳、热劳、干血劳、传户劳九法;发热门分劳倦、火郁、血虚、阳浮、痰积、瘀血、骨蒸、食积、酒毒八法等。对内科杂病的分类较细,论述简明,选方切于实用。所载诸方,自《金匮》以外;兼采古今名医之方,精选慎取,分录条下,使读者随证求方,不致盲目施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说:评其证候析其治法,表里虚实之辨,温凉补泻之用,开卷了然,如指掌焉,足补《金匮要略》之所未备,实能羽翼《金匮》。尤氏不存门户之见,间采宋、金以后诸家之说,繁简适中,不芜不漏。可供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八年(1813)吴门徐氏心太平轩藏版赵亮彩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字学订讹

    二卷。明李当泰(生卒年不详)撰。当泰字元祉,泗州(今安徽泗县)人。万历丁未(1607年),殷城黄吉士督学江南,命当泰合张位《问奇集》、焦竑《字学》二书,纂为一编,遂成此书。首为六书大略,终以俗用杂字,

  • 法家裒集

    明无名氏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明苏祐题辞,称从史陈永以是集见,曰司台司籍潘智手录,因命补缀,付之梓。”潘智为何许人,不得而知。书中设为问答、剖析、异同等部分,主要讲述法律及实际执法等问题。《法

  • 训纂堂丛书

    六种,十六卷。清杨调元编。杨调元,贵筑(今贵州贵阳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久已不传的珍本。如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十卷,在《隋书·经籍志》上有记载,原书自唐以后已亡,清宋翔凤加以搜采,校

  • 古韵论

    三卷。清胡秉虔撰。胡氏生平,见“说文管见”。是书分三卷,无目录,亦无次第,盖为胡氏读韵书之札记,非论著也。大旨在述评郑庠、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严可均诸家之说,就《诗经》用韵及《说文》谐

  • 名原

    二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诒让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刑部主事,后五试礼部不遇,遂专意古学,潜心著述。主要著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札迻》、

  • 孝经谊诂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参与纂修《清史稿》,著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马其昶所撰《三经谊诂》之一,自序谓“孝经为圣人已乱之书”,用以“

  • 烟花债

    一卷。清崔应阶(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别号研露楼主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山东布政使,不久迁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浙闽总督。有杂剧

  • 尚书逸汤誓考

    六卷。清徐时栋撰。徐时栋字同叔,浙江鄞县人,道光年间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烟屿楼经学丛书》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认为伐桀的誓词,在今《商书》第一篇,其文首尾完具,没有什么散佚。见诸他说的,是先秦时期人

  • 万寿仙书

    四卷。清曹无极(生卒年不详)编撰。曹无极,字若水,金坛(今属江苏省金坛县)人。编撰有《万寿仙书》四卷。此书裒辑调息导引之法,又采入崔子玉《座右铭》、范尧夫《布衾铭》。此书强调守静默、寡嗜欲为黄老养生之

  • 兆游文存

    一卷。见《观古堂诗录》条。清叶德辉(1864-1927)撰。此书为辛酉(1921)寓京时所作。文三十余篇。其中或考证经典,或辨别泉币,或精研金石,或概论词曲,或详究五行,不仅文章典则高雅,亦多关于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