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针灸大全

针灸大全

十卷。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年(1568)任职圣济殿太医院,任医官至万历年间。他精于医理,尤长于针灸,行医数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博采针灸文献,颇有医名。在医疗之余,整理家传医技,集辑众家医书,参合诸家学说,引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加以注释,结合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编成此书。全书共三十六万余字。于万历八年(1579)开始刊刻,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历经二十一年,才刊成问世。卷一论述针灸源流,引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并加注释。对自《内经》、《难经》而下,至《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等二十余种医学著作的成书、作者、内容特点等作了简略介绍,并指出本书是“总辑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从经脉循行、各经穴位名称和取经方法,一直到针灸要领、临证取穴皆有记载,有很多可取之处。其中的“标幽赋”、“四总穴歌”、“行针指要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等皆为大多数针灸医所称道。卷后附有杨氏考卷(等)四则,计有“诸家得失策”、“头不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其中论述精到,颇有见地,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卷四为针法。篇中收集了《内经》、《难经》、《神应经》有关补泻手法的论述,还罗列了后世各家的补泻手法,资料丰富,基本上反映了针灸补泻手法的发展。卷中亦论述了头、背、胸、腹部的骨度,对临床点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杨氏问答三十余则,多为杨氏多年的针灸心得之谈;卷五为十二经井穴、五俞穴、子午流、灵龟八法。介绍了十二经脉病证治疗的“原络配穴图”;卷六、卷七为十四经脉及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针刺深浅、主治病证等,并引用《内经》、《难经》、《明堂》等文献加以说明。全书共载穴位三百五十九个,其中单穴五十一个,双穴三百零八个;卷八为诸证治法,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常见病针灸治疗。主要采用《神应经》,分门别类,罗列详细。共分二十三门,所列病证五百余种。专题论述了中风、伤寒治法,附列“”、“寒”、“腹痛”等三十余种杂病治法;卷九为治证总要、东垣针法、名医治法和灸法。其中“治证总要”一百五十余条,简明扼要,切合实用。附杨氏医案三十余条,脉证俱全,有理有法;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为迄今最早的小儿按摩专书。全书以《内经》、《难经》为源,历代诸家之说为流,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内容丰富,别具特色,颇为后世医学家推崇。流传广泛,在我国针灸发展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并传到国外,其全部或部分已被译成法、德、英、日等国文字。然此书亦有不足,如议论较为繁冗,编次较为杂乱等。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光绪六年(1880)扫叶山房刻本,197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史载之方

    二卷。宋史堪(生卒年不详)撰。史堪,字载之,蜀(今四川)人。北宋政和进士。精医业,治病屡有奇验,为宋代医林高手。此书又名《指南方》。上卷中有论治伤寒证之四失,论辨深刻,足以针砭庸医。下卷中有治涎治痢之

  • 常州先哲遗书

    二集,七十四种,七百四十四卷。清盛宣怀(1844-1916)编。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官至邮传部尚书,家富藏书。常州一带学术,历史上便有盛名,到清代独标常州学派,著述极丰,后经战火,多有散

  • 洞麓堂集

    十卷。明尹台(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尹台,字崇基,号旧山,永新(今属江西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授编修,严嵩欲与为婚,竟不允,出为南京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洞麓堂集》。是集

  • 法苑珠林

    一百二十卷。唐代释道世(生卒年不详)撰。道世是法名,俗姓韩,字玄恽,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居官,长居长安,12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参与玄奘译场。

  • 朱文懿文集

    十二卷。明朱庚(1535-1608)撰。朱庚,字少钦,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隆庆二年(1558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卒于官,谥文懿。著有《朱文懿文集》。此集凡十二卷。史称朱庚醇谨无过,

  • 石莲盦刻山左人词十九种

    四十六卷。清吴重熹编。吴重熹字仲诒,广东海丰人,生卒年未详。光绪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昔有卢见曾《山左诗抄》之选,惟词集选刻尚无。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懿荣出所藏《渔洋词》写定本为倡,怂恿重熹刻

  • 攀古小庐文

    一卷。清许瀚(生卒年未详。)撰。许瀚字印林,山东日照人。道光举人。官峄县教谕。许瀚工于训诂,好金石文字。龚自珍称其为北方学者第一。此编为秀水(今浙江嘉兴)高伯平,裒辑瀚之手稿,汇编成帙。卷首有咸丰七年

  • 心斋约言

    一卷。明王艮(1483-1541)撰。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生于从事盐业生产的灶户家庭,七岁受书乡塾。后因家境贫寒,随父经商。但他自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义

  • 两朝从信录

    三十五卷。明沈国元(详见《皇明从信录》)撰。是书为续《皇明从信录》而作,记叙泰昌、天启两朝史事,约七十万字。起于泰昌元年(1620),讫于天启七年(1627)。采集当时诰谕敕制、邸报奏章、私人书札中资

  • 桯史

    十五卷。宋岳珂(详见《九经三传沿革例》)撰。“桯史”取义费解,沈家本《日南随笔》卷一:“当是用晏子凿楹纳书事。”《考工记》注:“桯读为楹,以桯为楹,乃假借字。”《直斋书录解题》:“桯史者,犹言柱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