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国子监志

钦定国子监志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及唐、宋以前,高宗以失限断,乃诏重为改定,断自元明。因清之国子监及文庙皆因前代遗址,其缔构实始于元初。后陆氏等重修成本书。专记国子监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共分为十五类,依次为:“圣谕”,录有关褒崇先圣、训示儒林之谕旨;“御制诗文”,备载列朝皇上之诗文;“诣学”,记历朝皇上亲祀临雍之礼;“庙制”,前列文庙图说,再述文庙建葺年月、规制;“祀位”,详载殿庑及崇圣祠诸位号;“礼”,分别记述释奠、释莱、释褐、献功、告祭诸礼仪,及祭器图说;“乐”,分别记述乐章、乐制,以及礼乐诸器图说;“监制”,详述条规;“官师”,载设官、典宗、仪制、铨除、题名表,“生徒”,记员额、考校、甄用,及外藩之人入学者;“经费”,记恩赉、岁支、俸给各项;“金石”,录钦颁《彝器图说》、御制诸碑,以及元以来进士题名碑;“经籍”,排列赐书及版刻之目;“艺文”,录诸臣章奏诗文及论著;“识余”,下列“纪事”、“缀闻”二子目,实为杂记。本书为研究清代国子监的源起、沿革、设置、职掌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猜你喜欢

  • 助语辞补义附录

    见“辨字诀”。

  • 砚北偶钞

    十二种,十九卷。清姚培谦、张景星编辑。姚培谦字平山,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人喜事好义,多刻巾箱小本图书,有《春帆集》、《自知集》、《松桂读书堂集》等。张景星字西圃,云间(今江苏松江之古称)人,事迹不

  • 碑版文广例

    十卷。清王芑孙撰。王芑孙,字念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举人。官华亭教谕。有《渊雅堂集》等著作。书名“广例”,盖广潘昂霄、王行二书之例。因潘、王二人专崇韩、欧,王氏则要打破这个界限。碑版文字韩、欧

  • 同根草

    二卷。清屈茞攘、屈蕙攘同撰。屈茞攘,生卒年不详,字云珊,浙江临海人,葛泳裳继妻。其妹屈蕙攘,生卒年不详,字逸珊,黄岩王泳霓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著有《含青阁诗草》三卷,《含青阁诗余》一卷,共收诗二百九十

  • 东泷遗稿

    四卷。明彭教(1436-1480)撰。彭教,字敷五,号东泷,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讲。著有《东泷遗稿》。是稿凡四卷,其中诗文多为应酬之作。据集前李东

  • 从化县志

    五卷,清郭遇熙修,张德桂纂,梁长吉增补。郭遇熙(1650-1720),字骏臣,号省斋。河南新乡人,进士,康熙二十八年(1679)任从化知县,擢刑部主事,学业多有成就,编修《从化县新志》,著《郭氏族谱》

  • 春秋义类

    不分卷。清梁鸿翥(详见《春秋条辨》)撰。该书附在《春秋条辨》之后,分为人伦、政治、世运、天道四类。作者认为前人解《春秋》,失《春秋》之义者有二端:一为割裂之弊,二为面择之弊。该书意在分类为编,以阐明《

  • 古文雅正

    十四卷。清蔡世远(1682-1733)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

  • 安老怀幼书

    四卷。明刘宇(生卒年不详)编。刘宇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此书为丛书,共两种,包括《安老书》三卷,《怀幼书》一卷。宋咸淳年中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大德年间邹铉续补为《寿亲养

  • 春秋说

    ① 三十卷,附录三卷。明王寝大撰。寝大字幼章,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崇祯丁丑(1637)进士。寝大认为,“《春秋》本《鲁史》原文,孔子修之,盖笔削史文以见义”(《春秋说序》,《续文献通考》卷一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