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学源流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二程,为朱熹“闽学”之源。该书于所载诸儒,各记其言行,并详细记录其传授师承渊源。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二程,为朱熹“闽学”之源。该书于所载诸儒,各记其言行,并详细记录其传授师承渊源。
一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乡实,号道林,世称正学先生,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等职。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生平见“比雅”。是书分《方言》本书转注、《方言》与各书转注两部分。前者从《方言》中选取声韵相通的字,逐字附录《说文》原文,不予考释,亦不说明声韵通转关系。后者从《说文》、《释名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两段:第一段自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克尼堪外兰图伦城起,至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迁都沈阳止;第二段自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建
五种,十九卷。明末清初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万斯大不事科举,专攻经学,认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无由悟传注之失。于诸经中尤长于《春秋》、《三礼》。《万充宗先生经
二十二卷。清董讷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属山东平原县)人。康熙进士,官至江南总督。《督漕疏草》为作者督理漕河时所上疏草,都是当时的公文,参考价值不高。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见《畿辅水利辑览》条。考此书之作,大旨以为当时水田虽已兴修,而水利之赢缩无常,或有改为旱田者,恐遗迹渐湮,日久则难求访。故取直录各州县之舆地形势及河道源流,计里开方,为图说一
二卷。元陈宜甫(1255-1299)撰。籍贯不详。曾为世祖侍从。成宗时又为晋王僚属。《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大抵源出元白,虽运意遣词少深刻奇警之致,而平正通达,语无格碍,要自不失为雅音也。”有《四
三十四卷。清周象明撰。象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悬著,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康熙十一年举人。除此书外,还著有《事物考辨》、《尚友编》、《苏松田赋备考》等。此书包括《易》、《书》、《诗》、《春秋》、《三
① 二卷。清陈祖范(详见《经咫》)撰。是书乃祖范札记考证事物立名的取义,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辑录前人诸书的文段,以备查寻阅读。全书多摘取收录众人的论述观点,不加评论,罗列堆积。后因其门生弟子互相转抄
十二卷。清桂文灿纂。这本书的卷首有桂文灿的自序,称生长于南海,壮游京师,在其学习、教书、闲谈、请教通儒的过程中,偶有心得,随手录下。因感一介穷儒,无力将诸家学者和议论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只好将随手记得之